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洲西畔绿杨阴,一别春光直到今。
老境不生贫富梦,浮云应识去来心。
神明官府颂声满,风月弟兄诗味深。
归办山中□红饭,古来流水一张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弟弟在竹洲西畔的杨柳阴下分别后,对春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细腻描绘。首句“竹洲西畔绿杨阴”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生机,而“一别春光直到今”则表达了时光流转之快,以及兄弟间长久的分离。诗人步入老年,心态淡泊,不再被贫富所扰,"老境不生贫富梦"体现了他的超脱。
“浮云应识去来心”运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浮云,暗示心境如云般自由自在,不受外界束缚。接下来的“神明官府颂声满,风月弟兄诗味深”,赞美了官府的良好声誉和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交流,通过诗歌共享风月,寄托了对亲情的珍视。
最后两句“归办山中□红饭,古来流水一张琴”,诗人想象回归山林,过着简朴的生活,以红米饭为食,弹奏古琴,流露出对自然与音乐的向往,以及对平淡生活的满足。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斑发朱颜楚秀翁,陶陶乐意与天融。
凌虚长啸天无际,耐静高眠日过中。
茅屋生涯消几许,梅花气味最相通。
诗书风日何妨共,载得归来自甬东。
六十家婆八十翁,此心无事便融融。
肉香韭甲磁盆内,蝶梦梅花纸帐中。
自有乾坤无俯仰,谁知否泰是穷通。
出门一笑春风阔,孤鹤横天忽自东。
禅老慈悲下界愁,长诗招我到深幽。
人知晚节陶元亮,谁识初心马少游。
星月天高空绕鹊,江湖风恶不容鸥。
苦无十亩田堪舍,借得僧房饭几秋。
甘泽连朝拍稻畴,老天著意做今秋。
软炊已报生尘甑,艰食俄忘淅米矛。
圳口涨新浮白腻,禾头濯秀湿青油。
疲农欢喜还长叹,官已催租不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