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访神仙岩洞来,人言伟观似天台。
藤萝足下猿猱啸,钟鼓声边日月开。
灯续佛光凝紫翠,云将蜃气作楼台。
最怜贯石神龙尾,犹带天东雨露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永福方广岩的景象,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和神幻色彩。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之美与宗教之奥妙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既具备佛教文化氛围,又不乏道家追求不朽精神世界的画面。
"曾访神仙岩洞来,人言伟观似天台。" 开篇即点明诗人曾到访过被誉为“神仙岩”的地方,这个景点因其壮丽非凡而闻名遐迩,被人们赞叹如同仙境中的天台。
"藤萝足下猿猱啸,钟鼓声边日月开。" 诗人通过对藤萝、猿猱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而“钟鼓声边日月开”则让读者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流转,同时也象征着佛教中的净土境界。
"灯续佛光凝紫翠,云将蜃气作楼台。" 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宗教美好幻想的深入描绘,“灯续佛光”表现出佛光照耀之美,而“云将蜃气作楼台”则是对神仙境界的一种想象,既有实景也有虚构。
"最怜贯石神龙尾,犹带天东雨露回。"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山石与神龙的描绘,以及“雨露”的点题,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和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永恒不朽精神追求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是一篇集观察与想象于一体的山水田园诗。
不详
去越思吴居甫里,并祠千载说三高。
到头杞菊饶馀味,不涉人间富贵劳。
夕阳牛背数家村,一笛声中欲断魂。
人世百年双短鬓,不知禁得几黄昏。
老作山翁行辈人,素衣曾不化京尘。
只应猿鹤无惊怨,从自龙蛇有屈伸。
移春有槛遍京华,剩种人间富贵花。
谁识山中穷活计,眼前沃沃只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