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
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
此诗描绘了一场平凡而温馨的夜晚场景,诗人在朋友杨氏家中过夜,深夜时分,杨氏兄弟都已沉醉熟睡,而诗人独自起身,走下高高的书斋。夜色浓重,寂静无声,只有月光洒落于庭院之中,月光下,藤花在阶上投下了清晰的影子。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孤独感性的流露。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白居易在此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独处之情,月光、藤花和阶影共同构建了一个宁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并未直接抒发深刻的情感或思想,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炼的语言,将诗人当时的心境巧妙地传达给读者。这样的写法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平民化诗风,展现了他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细微情感方面的独到功力。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池上平桥桥下亭,夜深睡觉上桥行。
白头老尹重来宿,十五年前旧月明。
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
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
使君何在在江东,池柳初黄杏欲红。
有兴即来闲便宿,不知谁是主人翁。
夜半樟亭驿,愁人起望乡。
月明何所见,潮水白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