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跋中宪大夫常理斋先生传后(其四)

金川铭勒十年馀,都下犹传昔岭初。

汗简例应伸特笔,丹心炳炳武功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马思圣所作的《恭跋中宪大夫常理斋先生传后》系列中的第四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功绩的崇敬与赞美。

首句“金川铭勒十年馀”,以“金川”象征历史上的重大战役或事件,“铭勒”则意味着刻石记载,强调了这段历史的深远影响和不朽价值。诗人提到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十年以上,但其影响依然被人们铭记,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

接着“都下犹传昔岭初”,“都下”指的是京城,这里指出了历史事件的影响范围之广,即使在京城这样的中心地带,人们仍然能回想起最初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事件本身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历史记忆的传承性。

“汗简例应伸特笔”一句,运用了“汗简”这一古代书写材料的比喻,来强调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在这里,“汗简”象征着珍贵的历史文献,而“特笔”则是指特别的笔触,用来突出或强调某些内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这段历史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和记载,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丹心炳炳武功书”一句,以“丹心”形容忠诚和热情,这里的“丹心”象征着对历史功绩的敬仰和赞美。同时,“炳炳”形容光芒四射,这里用来形容历史功绩的辉煌。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功绩的崇高评价,认为这些功绩应当被记录下来,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对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功绩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4)

马思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俚言恭挽晋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理斋常老先生殉节实录(其一)

挽粟飞刍未是功,儒臣更效武臣忠。

死心久寄青灯下,生气常留白刃中。

报国精灵依蜀土,思亲魂魄到辽东。

翻教竹马空迎像,民恸遥天泪洒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俚言恭挽晋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理斋常老先生殉节实录(其二)

精忠自古本忘身,何待频题赴难辰。

稽首虽辞臣命尽,挥戈尚使国威伸。

弥添岭上关山壮,不独溪旁庙宇新。

当日睢阳须鬼击,先生犹及戮蛮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恭挽晋赠中宪大夫崇庆牧理斋常老先生殉节录(其一)

涖政西川越六年,臣心耿耿问苍天。

神人共鉴非凡令,士庶咸歌飞舄仙。

仓猝临危气益振,从容就义志犹坚。

君王不负忠魂节,更锡恩纶属后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恭挽晋赠中宪大夫崇庆牧理斋常老先生殉节录(其二)

疆场事业厄蛮鞿,欲报君恩今已非。

猖獗凶酋原有种,善文循吏竟无归。

斜阳昔岭鸦千树,明月花溪庙半扉。

烈烈英风昭万古,一泓流水咽危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