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下浣会同僚游东岩

羽人脱屣去,古洞留嵌岩。

白云亦世态,随风蜕其缄。

石饴已何许,谁能味其甘。

土偶寂不语,樵牧同此龛。

坎坎击石鼓,归去夸彼谈。

遂使蜡屐人,于此移其贪。

猗桐植翠盖,翳翳当薰南。

琤然激石溜,燕坐心默参。

朝暮岂异理,莫诳狙四三。

暄凉得其适,所讶非瘴岚。

梅花对白发,风前雪鬖鬖。

挥觞属同僚,出语谐酸咸。

犹拘铁汉语,饮之不至酣。

托诗纪曾游,谁将铁为庵。

形式: 古风

翻译

羽人轻盈离去,留下古洞嵌在岩壁。
白云也显世态炎凉,随风变幻其形态。
石蜜何处寻觅,又有谁能品尝其甘甜。
土偶静默无声,樵夫牧童共享这山洞。
敲击石鼓声回荡,回去后夸赞此地风光。
于是吸引来喜好隐逸之人,改变了他的贪婪之心。
猗郁的梧桐树撑起翠绿华盖,遮蔽了南方的阳光。
流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脆声音,静坐其中心意沉静。
早晚的道理并无不同,不要欺骗那些天真的人。
无论是暖是凉都能适应,惊讶的只是没有瘴气缭绕。
梅花与白发相对,风中飘落如雪花。
举杯邀请同僚,言语间酸甜苦辣皆有。
仍受制于汉字的严谨,饮酒未能尽兴。
借诗记录过往游历,谁能将铁打造成小屋呢?

注释

羽人:仙人。
脱屣:轻松脱下鞋子。
嵌岩:嵌入岩石。
白云:象征世事变化。
缄:隐藏。
石饴:古代的石蜜。
味:品尝。
土偶:泥土塑成的偶像。
龛:山洞。
坎坎:敲击声。
夸:夸耀。
蜡屐人:喜好隐居者。
贪:贪婪。
猗桐:梧桐。
翠盖:翠绿的树冠。
燕坐:安静地坐着。
默参:默默领悟。
狙四三:天真的人。
暄凉:温暖和凉爽。
讶:惊讶。
瘴岚:有毒的雾气。
梅花:象征高洁。
风前:风中。
挥觞:举杯。
谐:和谐。
铁汉语:严谨的汉字。
酣:畅快。
曾游:过去的游历。
铁为庵:以铁打造的小屋。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蒲寿宬与同事在仲冬时节游览东岩的场景。首句“羽人脱屣去”以仙人脱鞋离去的形象,暗示了此处的超凡氛围。接下来,“古洞留嵌岩”写出了东岩洞穴的古老和自然风貌。“白云亦世态,随风蜕其缄”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白云随风变化如同世事无常,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诗人感慨石蜜(可能指蜂蜜)已不可寻,无人能品味其甘甜,而土偶和山间的樵牧者在此静默无声,共享宁静。“坎坎击石鼓”则描绘了山间的生活乐趣,人们归来后谈论此事,吸引了“蜡屐人”的兴趣,即那些对隐逸生活有所向往的人。

“猗桐植翠盖,翳翳当薰南”描绘了树木葱郁,为南边的环境增添了一抹清凉。诗人在此处沉思,领悟到早晚的变迁并无不同,只要心境适宜,便不会被外界的瘴岚迷惑。“梅花对白发,风前雪鬖鬖”以梅花与白发相对,象征岁月流逝,风中飘落的雪花增添了凄美意境。

最后,诗人与同事们举杯畅饮,言语间或酸或咸,虽然受限于铁汉语的表达,但情感真挚。他借诗记录这次游历,希望将这份记忆永久留存,但并未直接提及建庵之事,而是以“谁将铁为庵”巧妙地留下悬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85)

蒲寿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壮哉亭观龙湫作

雪车冰柱刘叉狂,玉川更与相颉颃。

车声羊肠几盘折,飞冰走雪何茫茫。

天公矜此老怪物,六丁直下白昼驱阿香。

丰龙列缺一时起,千车百柱摧靡靡。

玉虬银阙掀霜髯,药兔蟾宫捣瑶髓。

涛惊浪骇不可摹,璧碎珠倾讵堪拟。

长风吹雨一座寒,儿童不敢正面看。

狂客何心助鼓噪,硗田万顷思波澜。

被发行歌惬狂想,宝华天雨宁专赏。

炎天上火下如汤,一派清泠浃邻壤。

劝君饮酒君莫疑,有酒不饮吾何痴。

夜光鱼目纷纷杂错乌可辨,眼中如露如电醉来大笑俱不知。

形式: 古风

戏效浪仙体

碌碌复碌碌,世事安可卜。

马蹶轻四蹄,夔行矜一足。

知守吾辙难,遑问羊肠曲。

行行复何之,幽人在空谷。

形式: 古风

扪虱

上即居人头,下即居人身。

夙岂为人食,今乃务食人。

不必劳爪掐,聊以扪对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灯蛾

出暗亦已显,傅翼乃不任。

趋炎弗知止,倏忽游燧林。

不见异域传,乃有啖火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