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夕病怀》由清代诗人沈棻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因病而生的感慨与孤独。
首联“叶丹苔碧总佳辰,零落秋容自苦辛。”以“丹”、“碧”两色对比,渲染出秋天的色彩斑斓,但“零落秋容”四字透露出诗人面对自然更迭时内心的苦楚与哀伤。佳辰本应是欢愉之时,但在诗人眼中却充满了凄凉与孤寂。
颔联“久分去官同栗里,宁知多病老漳滨。”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陶渊明(栗里)和柳宗元(漳滨),表达了长期远离官场的无奈与对疾病缠身、年华老去的感慨。这里不仅有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更有对现实处境的深深叹息。
颈联“宵清只听莎鸡泣,芳尽空怜蕙草春。”通过深夜莎鸡的啼鸣和春天蕙草的凋零,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莎鸡的啼叫似乎在诉说着夜晚的寂静与寒冷,而春天的花朵虽已凋谢,诗人却仍怀念着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衬出当前生活的萧瑟与无力。
尾联“我已东阳孱瘦甚,柴门难缓旧松筠。”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身体虚弱,精神疲惫,连往日熟悉的柴门也难以支撑住,暗示了对生活现状的无力感与对过去的怀念。这里的“旧松筠”既指往日的友情或亲情,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其在秋夜病中对生命、时光、友谊的复杂思考与感慨,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