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童山童,叉手当胸。高低普应,常在其中。
这首诗名为《童子求颂》,是宋代僧人释师观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个山童的形象,他叉手立于胸前,表现出一种质朴而自然的姿态。"高低普应,常在其中",意味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这位山童都能从容应对,仿佛他的心境与山的起伏、生活的起落融为一体。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山童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不详
龙潭吹灭纸烛,真个人天眼目。
举似庞公点头,祖祖灯灯相续。
以手策起眉毛,千圣从来不识。
一会灵山俨然,说甚今朝昨日。
万福西来老骨挝,不遵行止渡流沙。
被人打落当门齿,哑子依前吃苦瓜。
上绝把茆江月白,下无寸土眼头宽。
青莲影里安身法,普与劳生了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