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吴城西诸山四首(其一)天平

春风撩我作山行,画舫西来半日程。

怪石插天欹欲堕,冷泉和月滴无声。

登临不尽吴中胜,忧乐谁关范老情。

晚立龙门最高处,始知身世与天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吴城西诸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鸣。

首句“春风撩我作山行”,以春风为引子,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被大自然的魅力所吸引,决定踏上山行之旅的情景。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也激发了诗人的探索欲望。

接着,“画舫西来半日程”描绘了诗人乘坐画舫前往目的地的景象,半日的行程让这次旅行显得悠长而惬意,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充满了诗情画意。

“怪石插天欹欲堕,冷泉和月滴无声”这两句则将笔触转向了山中的奇景。怪石高耸入云,似乎随时可能倾倒,冷泉在月光下静静流淌,连滴落的声音都听不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登临不尽吴中胜,忧乐谁关范老情”表达了诗人对吴地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范仲淹情感的感慨。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岳阳楼记》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里诗人借范老之名,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忧乐的思考。

最后,“晚立龙门最高处,始知身世与天平”点明了诗人在龙门最高处停留,感受到了与天地同在的豁达心境。这里的“龙门”可能是山峰或瀑布的别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游吴城西诸山四首(其二)南峰

石罅巾间度板舆,南峰来叩故人居。

高斋阒闭松云外,绝栈危分鸟道馀。

岂谓山僧成泄柳,却疑野老是长沮。

明朝地主如相问,但看芭蕉叶上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游吴城西诸山四首(其三)一云

乱石槎枒几折旋,畏途历尽是平川。

高林细点催诗雨,深屋方塘悟道泉。

僧为知名如旧识,地疑曾到岂前缘。

万竿修竹苍烟外,欲借琅玕纪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吴城西诸山四首(其四)金山

石径才穷忽又通,重重台阁半浮空。

一林苍翠潇湘雨,万顷青黄䆉稏风。

铃语上方云气白,诗题坏壁藓痕红。

未留玉带空归去,惭愧山僧问长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万寿寺佛阁

吴城第一好山川,半醉来登意豁然。

天际云开双塔影,城头日出万家烟。

宋朝故老空遗宅,吴下丛林不记年。

今日双凫同眺望,分明身现宰官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