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怀古同诸公作

粤山自北来,西城势宽衍。

阛阓百万家,中有梵王殿。

雄风固所存,古色不自炫。

遥遥三千载,春光递流转。

曾是虞翻宅,昔为赵佗甸。

九州不一姓,兴废如邮传。

如何一塔地,独使卢能擅。

须发彼所捐,宝之若旒弁。

至今菩提树,根基互相禅。

中心半枯朽,万叶犹葱茜。

佛法始东来,经纶多纠缠。

宗风振自兹,宇内为一变。

继以首楞严,羽翼相后先。

奇文阐妙义,笔授留遗砚。

乃知最上乘,枢纽存斯院。

镇以铁浮图,千佛皆身现。

干霄七层起,锢地重台奠。

锡以罗汉画,神彩流唐绢。

听法有睡猿,拥彗向人面。

访古驻干旄,开轩极流眄。

行厨具尊酒,老衲供茶宴。

集木啭黄鹂,拂池度双燕。

朱萼槛外明,青峰楼上见。

遥钟发暮景,刻漏催壶箭。

车马一分镳,将归有馀恋。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此诗《诃林怀古同诸公作》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创作。诗中描绘了诃林(即今之广州)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融合了佛教文化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首句“粤山自北来,西城势宽衍”,开篇即以磅礴之势描绘了广州西城的广阔景象,山川自北而来,气势恢宏。接着“阛阓百万家,中有梵王殿”两句,点出城市繁华与宗教文化的共存,梵王殿的存在彰显了佛教在城市中的影响力。

“雄风固所存,古色不自炫”则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畏,虽历经千年,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依然留存。接下来的“遥遥三千载,春光递流转”则以时间的长河为背景,描绘了历史的更迭与季节的变换。

“曾是虞翻宅,昔为赵佗甸”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诃林作为岭南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随后“九州不一姓,兴废如邮传”一句,以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的兴衰更替,强调了历史的流动性和无常性。

“如何一塔地,独使卢能擅”则聚焦于诃林的一座古塔,赞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接下来的“须发彼所捐,宝之若旒弁”表达了对古塔的崇敬之情,将其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至今菩提树,根基互相禅”一句,借菩提树象征佛教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强调了佛教对诃林乃至整个岭南地区文化的影响。接下来的“中心半枯朽,万叶犹葱茜”描绘了菩提树的现状,虽然树心已朽,但枝叶依然茂盛,象征着佛教精神的永恒与生命力。

“佛法始东来,经纶多纠缠”两句,回顾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接下来的“宗风振自兹,宇内为一变”则强调了佛教文化对诃林乃至整个世界文化格局的影响。

“继以首楞严,羽翼相后先”通过引用佛教经典《首楞严经》,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奇文阐妙义,笔授留遗砚”则赞美了佛教文献的宝贵价值,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启示作用。

“乃知最上乘,枢纽存斯院”表达了对佛教最高境界的理解,认为诃林的这座寺院是佛教智慧的汇集之处。“镇以铁浮图,千佛皆身现”描绘了寺院内的铁塔,千佛形象显现,象征着佛教信仰的普遍性和深邃性。

“干霄七层起,锢地重台奠”通过描绘铁塔的高耸与稳固,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崇高与坚实。“锡以罗汉画,神彩流唐绢”则赞美了壁画的艺术价值,以及它们所传达的佛教精神。

“听法有睡猿,拥彗向人面”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诃林僧侣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访古驻干旄,开轩极流眄”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探索与欣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行厨具尊酒,老衲供茶宴”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日常化与生活化。“集木啭黄鹂,拂池度双燕”通过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诃林的生机与活力。

“朱萼槛外明,青峰楼上见”则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了诃林的美丽景色。“遥钟发暮景,刻漏催壶箭”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车马一分镳,将归有馀恋”表达了诗人对诃林的依恋与不舍,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诃林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丙子正月晦日袁密山通政史蕉饮梁药亭两吉士王令诒明府王紫诠使君招同蓝公漪史万夫于南溟廖南炜岑金纪屈翁山吴山带王蒲衣梁王顾林赤见家献孟曾秩长黄汉人集使君寓斋分赋

首月已云晦,蓂荚未全落。

既惜节候迁,况有良朋约。

烛下起笙歌,吟间命杯杓。

旷志挟天壤,深思契冥漠。

袁子古纳言,前身老行脚。

理棹下湘漓,经年系青雀。

史氏好弟兄,妙龄各鸣跃。

一时两玉人,维杨并花萼。

南王与北王,车辙相交错。

东行指铜柱,西登铭剑阁。

美政在天隅,后先同一格。

蓝生好牧牛,商声时叩角。

三山及五岭,几度乘芒屩。

吾乡十数子,大半头如鹤。

一二少年郎,赋质皆文弱。

嘉会叶应求,高言成盍各。

朝台霸气散,禹甸淳风薄。

缅忆髫龀初,盛事空如昨。

先哲有遗徽,而今不可作。

遥深怀古情,且尽新知乐。

飞栖雪下鸿,聚散风中箨。

后期杳何所,远道伤离索。

踟躇一搔首,牵率为酬酢。

莫拟送穷文,徒令五鬼噱。

形式: 古风

赠黄葵村

伏暑无所适,散带行前庭。

轻风入檐来,嘒嘒新蝉鸣。

上有梧桐树,参差闻雨声。

浮云忽东驰,霖潦浩纵横。

客心既云乐,况有良友生。

高谈永终日,雅奏和且平。

举世皆泥涂,斯人濯其缨。

古学日以坠,先民犹可程。

前笙与后管,相待成咸英。

朝日与夕月,相续为光明。

勉尔千秋业,慰我怀古情。

形式: 古风

寿邹仪生

受生虽有涯,与君当更倍。

以兹百年内,郁郁三十载。

西登极邛笮,南泛穷溟海。

盾鼻草檄书,儒冠立军垒。

三命滋益恭,百折终无怠。

蹉跎炎瘴间,霜雪颠毛改。

维兹春仲月,览揆辰期逮。

谷风发新晴,蟾兔盈光彩。

持觞候良夜,百卉欣相待。

所叹兰蕙花,含英犹未采。

大器固晚成,神龙靡终悔。

悠悠望六合,正气吾徒在。

剥复理何如,谁能问真宰。

形式: 古风

次答刘沛然兼送之端州

我居天一隅,幸豁千里目。

四海有同心,风期每相属。

之子三吴英,轩车来问俗。

旅病卧孤舟,宾至不及肃。

贻赠一篇诗,恳款见衷曲。

一吟五内宽,再咏双眉蹙。

蹇予生不辰,水深聊自漉。

不无危苦词,敢并骚些读。

岂知堕泪猿,更作求声谷。

义心知调古,直气识节促。

悠然金石音,出自丝桐腹。

为君埽蓬蒿,衔杯泛霜菊。

与君涉牂牁,堆盘进黄独。

旧宫禾黍地,当欢或成哭。

君家太湖上,瑶圃皆积玉。

联飞声满空,手著书盈屋。

徒惊潘令毛,渐叹荆州肉。

迟暮各有怀,古道敢不勖。

传经本儒行,今晨装已俶。

岩高星可占,峡暗云仍畜。

善价倘有时,毋为久藏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