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宜雨

闻道衡门下,洋洋可乐饥。

今兹历贫贱,斯言若我欺。

兰菊虽可餐,不如藿与藜。

芰荷虽可服,不如绤与絺。

湘江无快语,监河有哀辞。

人生苟困穷,自谋策难奇。

北望望北斗,南望望南箕。

只有空仓雀,与我同所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张实居的作品,《赠宜雨》。诗中以深沉的感慨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贫苦生活中的无奈与坚韧。

首句“闻道衡门下,洋洋可乐饥”,诗人听说在简陋的衡门之下,尚能寻得食物充饥,流露出对贫苦生活的同情与理解。接着,“今兹历贫贱,斯言若我欺”一句,诗人反思自己经历贫贱之苦,却似乎被先前的言论所欺骗,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兰菊虽可餐,不如藿与藜。芰荷虽可服,不如绤与絺。”通过对比高雅的兰花、菊花与低俗的豆叶、藜菜,以及美丽的芰荷与普通的葛布、细葛布,诗人强调了在贫困中生存的实际需要,而非追求虚名与浮华。

“湘江无快语,监河有哀辞。”湘江本是文人墨客常歌咏的对象,但在诗人眼中,它似乎没有带来快慰的话语;而监河的故事则充满了哀伤,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人生苟困穷,自谋策难奇。”面对生活的困境,人们寻求出路的策略往往难以创新或奇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北望望北斗,南望望南箕。”这两句诗运用了天文象征,北望北斗意味着寻找方向与希望,南望南箕则可能代表了对某种固定、不可改变命运的无奈接受。

最后,“只有空仓雀,与我同所悲。”诗人将自己比作空仓中的雀鸟,表达了与贫苦者共感的悲凉心境,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贫苦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

张实居(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赠宜雨

世人片言合,杯酒盟新欢。

生死轻相许,酒寒盟亦寒。

所以古君子,与人愧醴甘。

虽言淡如水,水尚生波阑。

形式: 古风

九日王秀才携酒至

缤纷篱下菊,几枝带霜妍。

物苟有至性,造化亦无权。

故人携酒过,斟酌坐花前。

狂歌无宫商,破琴不必弦。

粗语桑麻事,稍稍及诗篇。

爱兹重九名,不觉已陶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落叶

西风吹落叶,解作凄凉声。

一朝辞故枝,飘飘难为情。

坐观此凋丧,我心亦不平。

转盼阳春至,落者又复生。

叶叶还如旧,妍绿映日明。

始知天下事,待时贵无争。

得失如循环,消长无定形。

形式: 古风

山中即景

两髻髼松曳葛裙,闲身许入野樵群。

众禽见惯皆相识,五谷生成半不分。

肌骨春来癯似鹤,心情病后懒如云。

琴残弈罢先生醉,一枕高眠到日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