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儿授馆于杭每休暇过仲实家相与谭经析理间则饮酒赋诗为乐今闰秋十四日会于复轩相视而笑曰好天凉月即中秋况今岁两中秋乎乃留饮剧论夜参半蝉联不休情愈郁穆予闻之甚喜因为诗寄之

共饮方酣月满楼,剧谈无寐露侵裘。

此宵此景应难值,吾婿吾儿亦罕俦。

情谊浑如同一姓,风流不负两中秋。

绝怜老子婆娑甚,破戒何当大白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大家饮酒正欢,月光洒满楼台,热烈讨论直到深夜,露水打湿了我们的衣裘。
这样的夜晚和景色恐怕很难再遇,我的女婿和儿子也很少有这样的同伴。
我们的情感深厚,仿佛同一家族,今晚的风流佳节,我们都未曾辜负。
特别疼爱那个老者,他摇摇晃晃的样子,真让人怜惜,什么时候能畅快地破戒喝一杯呢?

注释

共饮:一起饮酒。
方酣:正喝得尽兴。
月满楼:月光洒满整个楼房。
剧谈:热烈交谈。
无寐:无法入睡。
露侵裘:露水打湿了衣服。
此宵:这个夜晚。
应难值:很难遇到。
吾婿:我的女婿。
吾儿:我的儿子。
罕俦:很少有相匹配的人。
情谊:感情。
一姓:一家人。
风流:美好的时光。
两中秋:两个中秋佳节。
绝怜:非常怜爱。
老子:对老人的尊称。
婆娑:形容姿态不稳。
破戒:违反戒律。
大白浮:痛快地喝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愉悦的家庭聚会场景。开篇“共饮方酣月满楼”一句,设定了欢快的宴饮氛围,月光洒满大楼之下,人们正沉醉于美酒与佳节中。而“剧谈无寐露侵裘”则展现了一夜未眠的深入对话,直至露水沾湿了衣襟,也不愿意打扰这难得的聚会时光。

接下来的“此宵此景应难值,吾婿吾儿亦罕俦”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珍惜和满足。诗人意识到这样的夜晚和场景是极其难得的,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难以经常享受。

“情谊浑如同一姓,风流不负两中秋”则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如同一个姓氏一样紧密。而这种风雅的情怀,也绝对不会辜负这特殊的双重中秋时节。

最后,“绝怜老子婆娑甚,破戒何当大白浮”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年迈父母的深深怜爱,以及愿意为了他们偶尔破除平日的禁戒。这里的“大白浮”,或许暗示着某种特别的饮食享乐,也可能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聚会的描绘,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中人们对于家庭温情、亲情羁绊以及自然美景的珍视与喜悦。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失题

篇章何事等嬉游,尚想挥毫剪烛秋。

从古杀青徒自苦,只今醉墨可能求。

忽传鹭立沙头句,又见鸿归天外州。

襆研去来须猛省,不由自己更谁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白贲

致饰虽云贲则亨,含章内照乃为真。

离明外附天光发,艮止中存道体纯。

玉质未雕虹贯日,素功后绘物生春。

也应笑我元犹白,不比羔羊正直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岁在丙辰元日立春是时先人守当涂郡斋宾客云集皆用元祐八年东坡和王仲至秦少游诗故事所谓省事天公厌雨回先人笑曰天公省事今乃多事耶今三十有九年矣追念感慨小诗聊记当时笑谈之语

忆昨姑溪岁丙辰,老仙元日去班春。

当家句子频催客,省事天公却笑人。

紫凤天涯今已老,泥牛岁首又还新。

笑谈谁记当时选,独立东风倍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姚子敬简高司丞

西风小立对晴川,冷笑人间目圣颠。

使事端因荔枝出,归期休在菊花前。

平生漫说少陵老,终日谁陪上界仙。

应是杜中鸥与鹭,诗情比旧更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