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旱

元丰四年夏六月,旱风扬尘日流血。

高田已白低田乾,陂池行车井泉竭。

多稼如云欲成就,天胡不仁忍断绝。

雷声隆隆电摇帜,雨竟无成空混热。

如闻大河决北方,目极千里波涛黄。

我愿蛟龙卷此水,洒落东南救焦死。

又闻戎泸方用兵,战车甲马穿云行。

安得疏江拥三峡,馀波末流灌百城。

分支引派入南亩,尽使枯槁得复生。

志大心劳竟何补,仰视云汉高溟溟。

吾徒禄食固可饱,更愿眼前无饿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夏旱》,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在元丰四年所作。诗中描绘了当时夏季干旱的严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开篇即以“元丰四年夏六月,旱风扬尘日流血”点明时间与环境背景,形象地描绘出干旱带来的恶劣天气,风沙弥漫,阳光如同鲜血般炽烈。接着,诗人通过“高田已白低田乾,陂池行车井泉竭”两句,具体描述了干旱导致农田干涸、水源枯竭的惨状,展现了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

“多稼如云欲成就,天胡不仁忍断绝”表达了诗人对上天不公的质疑与愤慨,对丰收即将来临却被无情剥夺的无奈与痛心。随后,“雷声隆隆电摇帜,雨竟无成空混热”两句,描绘了雷电交加却未能带来雨水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干旱的严重性。

诗人接着想象了黄河决堤的情景,“如闻大河决北方,目极千里波涛黄”,并表达了希望借助洪水的力量来缓解旱情的愿望,“我愿蛟龙卷此水,洒落东南救焦死”。然而,这种愿望最终只能化为泡影,“又闻戎泸方用兵,战车甲马穿云行”,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一设想无法实现。

最后,诗人提出了更为实际的解决方案,“安得疏江拥三峡,馀波末流灌百城”,希望能够通过疏导长江水进入三峡,再流向各地,以解救干旱地区的百姓。然而,面对“志大心劳竟何补”的现实困境,诗人不禁感叹,“仰视云汉高溟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

在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自身生活条件的满足,“吾徒禄食固可饱”,同时对社会上的贫困现象表示关切,“更愿眼前无饿莩”,希望社会能够消除饥饿,体现了一位文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综上所述,《夏旱》一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是一首具有强烈人文关怀色彩的作品。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浇瑞香

泼泼瑞香花,载水朝复暮。

瑞香得膏滋,枝叶乃如故。

明春花必好,喜此夏秋度。

大田尘土深,嘉谷可织屦。

泉源不供饮,何力更灌注。

嗟吾惠已屯,扃向东庭户。

形式: 古风

西堂

我置一榻在西堂,南风北风俱得凉。

轩窗开辟无壅塞,枕簟照映生辉光。

前有秋花闹如锦,乘时吐秀争煌煌。

堂前堂后种植满,坦腹转侧各相望。

初开半落皆有意,牵动幽兴何其长。

弥天好梦谁唤觉,林间鸟舌弄丝簧。

贱官固冗亦偷暇,一室甚卑堪退藏。

吾心与世久契阔,万事本无非故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闻砧作

见蚕成茧能几日,缯帛输官千万疋。

丁丁砧杵相和鸣,半夜霜风入秋律。

一年寒事从今始,四序流光如羽疾。

昨朝尚喜迎凉坐,闭户羃窗嫌不密。

人生天地随气转,此身犹复非吾物。

痴儿干世孰自量,欲与造化争飘忽。

功名富贵固有时,进退屈信何可必。

匏羹菽饭幸粗饱,何用操瓢向人乞。

形式: 古风

登齐云楼

登彼齐云楼,下视江州城。

城前俯大江,流水与天平。

人烟疏复密,渔舟纵复横。

其下各有人,人各有所营。

意气充宇宙,机巧斗生狞。

蠢然大块中,何异蚁虱蝇。

天地一何广,人物一何微。

蛮氏与触氏,纷争谁是非。

就令有所得,究竟欲何为。

所以达观人,事事弃置之。

登彼齐云楼,览世良可悲。

不如饮美酒,浩歌醉言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