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源上人

苾刍闻香十年已,尝有寄缄乌有里。

秪从人家诵卷轴,千里何殊相晤语。

云萍踪迹不可呼,眼外之人疑老矣。

今年秋暑我床榻,脾病困顿未能理。

黄昏短刺堕枕前,不倩人扶揽衣起。

吹灯相照见瘦玉,人与清诗正堪儗。

僧中此老古或有,超然已觉今维此。

翻经石上月纷纷,半是微哦细吟耳。

我持此癖七十年,满地江湖俟知己。

传杯夜屋破蚊蚋,且略无生谈赋比。

杭州官府尚多贤,当面参寥惜无与。

脚縢之下自有地,不作窗蜂苦钻纸。

斯文有契属老境,频往频来自伊始。

白头接膝无百年,人生岁月如流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沈周的《赠源上人》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僧人源上人的深厚友情。诗的前两句“苾刍闻香十年已,尝有寄缄乌有里”,表达了诗人对源上人长久以来的思念,即使相隔千里,诵读其书信也能如同面对面交谈。接着,诗人感慨云游僧人的行踪不定,“云萍踪迹不可呼,眼外之人疑老矣”,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友人老去的感叹。

诗中描述了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今年秋暑我床榻,脾病困顿未能理”,夜晚独坐,吹灯相照,看到对方消瘦的身影,不禁心生怜惜。“吹灯相照见瘦玉,人与清诗正堪儗”一句,将源上人的清瘦形象与他的诗才并提,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自述对佛法和文学的热爱,“僧中此老古或有,超然已觉今维此”,并表示这种爱好伴随自己七十年,期待在晚年找到知音。“传杯夜屋破蚊蚋,且略无生谈赋比”描绘了两人深夜交流的场景,尽管环境简陋,但情感交流深沉。

最后,诗人感叹人生短暂,“白头接膝无百年,人生岁月如流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与源上人之间深厚的僧俗情谊。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和錤古田韵

昨晚溪头月色纤,老僧相见且和南。

算春已及一百五,问老今惭七十三。

桑户日长蚕足食,竹堂风煖燕交谈。

茶粗酒浊无清供,奇石铜盘也自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和僎公韵

诗僧随分住,市搆且三间。

比屋地俱俗,隔帘人自閒。

道同潭性彻,法化石头顽。

吟思充行脚,时时出世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嘉本初夜泊枫桥韵

风流张继忆当年,一夜留题百世传。

桥带人家斜倚寺,月笼沙水淡生烟。

火知渔子仍村外,舟载诗僧又客边。

我愧不能同此宿,却因新韵偶联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赵头陀

山住忘入年,众虑摄一定。

气味渐木石,久久同心性。

面瘠疑饥成,肌泽匪浣净。

覆发短及耳,胡槎黑纷劲。

迩来访人寰,迹若无尘境。

半跏就长冲,目瞪神亦凝。

过旅诘何脩,百语罔有应。

中露诧莫偃,尚见雪霜更。

动偶不知动,静至不觉静。

譬观镜中影,出入何害镜。

施食信酒肉,大啜蔑羡剩。

投货略不顾,千金等破甑。

谓仙人莫究,云佛谁敢證。

块然天地间,造化莫命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