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泉一片树千株,暮汲寒烧外有馀。
青嶂这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风骚未肯忘雕琢,潇洒无妨更剃除。
即问沃州开士僻,爱禽怜骏意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思考。开篇“秋泉一片树千株”,即刻画出一个在秋季里泉水潺潺,周围是成群的树木的生动场景。“暮汲寒烧外有馀”则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人们取水燃火准备夜晚的情景,其中“外有馀”意味着生活的充裕和宁静。
接着,“青嶂这边来已熟”,诗人表达了对山中某个地方的熟悉和亲切之情。“红尘那畔去应疏”则是在说,相比于尘世的喧嚣,这里更为清净。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世俗的繁华,而“那畔”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方向。
在下一句,“风骚未肯忘雕琢”,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界中细腻事物的记忆和不愿忘怀的情感。这里的“风骚”可能指的是风中的细微声音,而“雕琢”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潇洒无妨更剃除”,这一句通过水流潺潺的声音,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境。“潇洒”形容水声,“无妨”意味着没有忧虑,而“更剃除”则是在说这种心境是可以进一步达到一种纯净和解脱的状态。
最后两句,“即问沃州开士僻,爱禽怜骏意何如”,诗人询问某位隐居于沃州(古地名)的士人,对待鸟兽的态度如何。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关怀和尊重,以及他希望得到这位隐士在这些方面的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秋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领悟。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闲行闲坐藉莎烟,此兴堪思二古贤。
陶靖节居彭泽畔,贺知章在镜池边。
鸳鸯著对能飞绣,菡萏成群不语仙。
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
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
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终与狐狸为窟穴,谩师龟鹤养精神。
可怜颜子能消息,虚室坐忘心最真。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
篱声新蟋蟀,草影老蜻蜓。
静引闲机发,凉吹远思醒。
逍遥向谁说,时注漆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