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和访古》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与对比,表达了对坚守道义、追求理想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首联“古人抱道重行志,未肯轻从碌碌居”,开篇即点明主题,赞扬古人秉持高尚道德,坚定追求个人理想,不愿随波逐流,沉沦于平凡庸碌之中。这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古人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颔联“孟子历为侯国客,退之三上相君书”,通过列举孟子和韩愈的事例,进一步强调了坚守道义的重要性。孟子曾作为诸侯国的宾客,而韩愈则多次上书请求担任宰相,他们虽身处不同境遇,但都以实现理想为己任,体现了对道义的坚持与追求。
颈联“心忘险阨高苏武,言极兴衰仰仲舒”,将目光转向苏武和董仲舒两位历史人物。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面对生死考验,始终不改其志,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董仲舒则以其深邃的政治见解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洞察,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凸显了坚守信念与智慧的重要性。
尾联“试问渭滨如不遇,直钩何日得生鱼”,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为喻,表达了如果姜太公没有遇到周文王这样的明主,他的才华或许难以施展。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成就的感慨,也是对自身或他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机遇的期待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理想、道德、智慧以及机遇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坚守内心信念,勇于追求卓越,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遇到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