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

自古官刑在,如何只用蒲。

贤哉知道者,陋矣执鞭乎。

草草存笞责,拳拳爱体肤。

教非刑可比,耻患免而无。

舜扑书徒识,秦敲惨自愚。

悲因挞黎庶,适意与宽俱。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蒲鞭》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比“官刑”与“蒲鞭”的使用,探讨了权力行使的道德边界与教育意义。

首联“自古官刑在,如何只用蒲。”开篇即提出疑问,自古以来就有严酷的刑罚,为何现今仅使用温和的“蒲鞭”?这里暗含对传统严厉刑罚的反思,引出对温和教育方式的推崇。

颔联“贤哉知道者,陋矣执鞭乎。”将“知道者”(即明智之人)与“执鞭者”(执行刑罚之人)进行对比,前者以智慧和道德引领,后者则可能流于粗暴和无知。这里强调了知识与智慧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颈联“草草存笞责,拳拳爱体肤。”指出传统的刑罚往往草率地执行,注重对身体的直接伤害,而忽略了对心灵的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对保护身体的重视,但更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关怀。

尾联“教非刑可比,耻患免而无。”进一步阐述教育与刑罚的不同本质,认为教育不应与刑罚相提并论,真正的耻辱在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同时,表达了对避免教育缺失的担忧。

尾句“舜扑书徒识,秦敲惨自愚。”通过历史典故,将“舜”与“秦”进行对比。舜在教育犯人时,使用鞭子的同时不忘教导,而秦则以残酷的刑罚来维护统治,结果却使自己更加愚蠢。这反映了作者对温和教育方式的肯定和对严酷刑罚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教育与刑罚的关系,以及在治理国家中应采取的正确方式。它强调了智慧、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反对简单粗暴的手段,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性关怀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被褐怀珠玉

怀宝伊谁识,累然被褐夫。

荆山宁泣玉,沧海任遗珠。

宽博形何散,龙钟智似愚。

藏渊祇自媚,韫椟肯求沽。

雅志褰裳蹈,旁观按剑无。

我知韦布乐,应不艳金朱。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堕泪碑

叔子今何在,风流缓带时。

伤心因睹物,堕泪遂名碑。

剥落银钩古,凄凉玉箸□。

生前驱万马,身后立双螭。

人物襄阳记,莓苔太白诗。

羊公岂无德,戎衍却堪悲。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杏坛

反袂伤麟后,凄凉旧日坛。

尚为人爱惜,不使杏彫残。

叶映缁林好,枝横泗水寒。

一从梁木去,多把落花看。

自昔棠思召,于今木有韩。

遥知槐并并,根古似龙蟠。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闻鸡起舞

龙卧何时起,生涯厌鼓鼙。

舞因随独鹤,闻偶为荒鸡。

楚客长更梦,秦关未晓啼。

竹风吹袂举,柳月傍楼低。

我醉非无度,渠寒不奈栖。

谁家小垂手,百啭听黄鹂。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