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梁成楠所作的《二月十八日》。诗中描绘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生活艰辛的境遇。首句“频年落拓在天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多年以来,四处漂泊,生活动荡不安。接着,“吾道艰难莫怨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即使道路艰难,也不应抱怨叹息。
“骨肉无多妻作弟,关山远别客为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亲人的分离,以及远离家乡的生活状态。骨肉亲人稀少,妻子如同兄弟,反映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环境;“关山远别”,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家乡的遥远距离,以及因工作或生活原因而不得不长期在外的现实。
“欲如橘老终藏橘,试问茶神学种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诗人希望像橘子一样,即使老去也要保持本色,不改初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学习种植茶树的兴趣和渴望,寓意着在逆境中寻求自我价值和生活乐趣的决心。
最后,“屈计生涯赢几许,霜毛一半近来加”两句,总结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诗人虽已年华老去,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珍惜剩余的日子。其中,“霜毛”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自我价值和生活乐趣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