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泉之滨兮,白石磷兮。以饮以濯,育吾真兮。
这首诗描绘了泉水边的一幅静谧景象,通过白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泉之滨兮,白石磷兮",诗人将视线聚焦于泉水与白石之上,白石在泉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象征。"以饮以濯,育吾真兮",进一步阐述了泉水对于生命的滋养作用,无论是饮用还是洗涤,都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保持真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纯净状态的追求。诗人借助泉水与白石,寄托了对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的憧憬,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不详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泉之浒兮,锡之土兮。载浚载渠,溉之溥兮。
人之坠矣,泉之匮矣。瞻言跂兮,众之喟兮。
山之阳兮,有春者晖。草之华矣,将子言归。
山有泉兮,㶁㶁其流。子之归矣,谁与我晤游。
子之归矣,登堂寿母。何以赠子,曰有春酒。
永夜便僧话,茶膏一味真。
破墙通月色,空阁接云亲。
切切笛中雨,浮浮瓮底春。
五更清梦晓,门放欲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