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御碑歌

升仙台前白玉碑,柱石拿攫龙之而。

鸿文载在御制集,初不假手词臣为。

我来摩挲一再读,颠者踪迹大可疑。

忆昔元人失其鹿,群雄角逐争驱驰。

濠州布衣人未识,芒砀云气常随之。

金陵一朝定九鼎,六合不足烦鞭笞。

是时楚兵最剽悍,不自量力来交绥。

国家将兴有先兆,天遣来告贞元期。

明明天眼识王气,故以险怪惊愚蚩。

英君往往谋略秘,计大不许寻常窥。

亦如田单破燕骑,神道设教尊军师。

不然兹事乃近诞,小数何足夸权奇。

白旄一麾江汉靖,军前长揖从此辞。

留侯自伴赤松去,谷城空立黄石祠。

天池之山高巍巍,竹林仙驭杳莫追。

鹤归倘记石华表,世代已逐沧桑移。

百年雨露在山泽,惟有松柏参天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洪武御碑歌》由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通过对升仙台前白玉碑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传奇故事和深远影响。

开篇“升仙台前白玉碑,柱石拿攫龙之而”,以升仙台上的白玉碑作为引子,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与洪武皇帝的丰功伟绩。接着,“鸿文载在御制集,初不假手词臣为”表明了洪武皇帝亲自撰写的鸿篇巨制,不需他人代笔,彰显其卓越的文治武功。

“我来摩挲一再读,颠者踪迹大可疑”则表达了后人对这段历史的揣测与好奇。接下来的段落,诗人追溯了元末群雄割据、朱元璋崛起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如何在金陵一战中统一全国,显示出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国家将兴有先兆,天遣来告贞元期”暗示了朱元璋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上天的旨意和先兆。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朱元璋的神秘谋略,将其比作田单破燕骑的神道设教,强调其战略的深远和不可预测性。

“白旄一麾江汉靖,军前长揖从此辞”描绘了朱元璋平定江山后的场景,以及他辞别军旅、退隐山林的形象。最后,诗人通过“留侯自伴赤松去,谷城空立黄石祠”等诗句,将朱元璋与古代智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其智慧和远见的敬仰。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朱元璋的英雄事迹,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权力与智慧的探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97)

查慎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 字:夏重
  • 号:查田;后改名慎行
  • 籍贯: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50~1727

相关古诗词

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

画竹原从草书出,眼中孰是张芝笔?

高生善书久绝伦,馀技兼为竹写真。

自言亦用狂草法,颇觉游戏能通神。

无诸城中少修竹,客舍连旬苦炎毒。

赖君妙手补化工,为我一挥终十幅。

幅终掷笔风雨来,野人疏爽心颜开。

须臾雨止墨光湿,润入纸背生苍苔。

老龙蜕骨瘦崛强,翠凤掉尾纷毰毸。

魄雄气大腕力壮,尽扫筱簜皆凡材。

忽然幻作铁钩锁,世有诚悬应识我。

谓川千亩胸郁蟠,放纵精微无不可。

文湖州脉继者难,后来独推王孟端。

人间多画风中柳,珍重萧郎十五竿。

形式: 古风

谒南海神庙

姚侯送我游黄湾,澄江一道晴无澜。

黄昏到岸天色变,彻夜震撼号惊湍。

平明谒海神,云气解駮光斑斓。

殿中击铜鼓,声落海外迎潮还。

巡檐绕廊看古碣,手剔碧藓青苔斑。

或欹或仆或屹立,节角刿杀形模残。

煌煌御书碑,迥出唐宋元明间。

浴日孤亭表其右,七十二级直上穷跻攀。

不知榑桑出地几千丈,顿觉万象晃朗穷豪端。

骊龙吐珠蛟喷涎,阳乌击水鳌移山。

祝融分位当炎躔,紫霞红浪上下两摩荡,中有万点风樯竿。

星流电掣到庙下,一一椎髻垂花鬘。

吾皇膏泽被百蛮,远人毕至迩者安。

自从计臣握算变新法,盐筴纤悉多归官。

广川大泽禁渔猎,网漏鱼鳖群生悭。

问神受封今几代,蒿目岂不知时艰?

国家大事必祭告,谓是正直无欺谩。

幽明肸蚃一气旋,忧乐当与民相关。

曷不草绿章,为民请命恩宜颁。

但使方隅获沾山海利,神亦坐享血食无惭颜。

形式: 古风

与顾梁汾舍人次阁学韩公韵

不是微之定牧之,紫薇亭擅舍人辞。

十年未就《归田赋》,众口犹传赴洛诗。

往事相关棋已散,秋风才到鬓先知。

怪来东阁留宾地,难遣深情是酒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汴梁杂诗

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代禅事何轻。

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适成名。

千秋疑杂陈桥驿,一著黄袍遂罢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