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庙

逆莽乘权窃神器,龙蛇战野天日蔽。

雄也作颂歆也臣,读书万卷纲常昧。

是时伏波伏草莽,怀才欲试空无计。

子阳隗嚣俱僣窃,纷纷割据皆称帝。

公时遨游蜀陇间,足履其庭心窃议。

世乱时危汉鼎移,回翔审顾难为地。

白水真人起南阳,苍生有托神明契。

英雄一见决先几,从此委身心不二。

始知帝王自有真,区区边幅徒滋伪。

聚米陈筹指掌中,中兴戡乱归睥睨。

风云遭际亦偶然,独具巨眼乘时会。

赤符应谶大创平,炎炎火德中天继。

徵侧披猖又寇边,一麾再扫交州沴。

至今铜柱标南服,当日明珠谗苡薏。

只此已足表旂常,胡为雄心犹奋励。

七十霜髯再据鞍,五溪南触蛮荒厉。

马革岂真求夙愿,久要竟堕斯言泪。

清浪滩头金碧辉,灵旗风卷彤云翳。

鹧鸪不呼神鸦翔,洪涛汹汹余战气。

舟师估舶尽解帆,巴童作舞楚巫祭。

试问云台何处问遗踪,公之英灵犹利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顾鉴的《伏波庙》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以伏波将军(可能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马援)的活动为背景。诗中通过叙述伏波在乱世中的无奈与隐忍,以及他最终崛起,凭借智谋和英勇平定叛乱,成为中兴的关键人物。诗人赞美了伏波的英雄气概和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伪善,强调真正的帝王之才在于品德和能力而非权谋。

诗中“逆莽乘权窃神器”描绘了篡位者的野心,“雄也作颂歆也臣,读书万卷纲常昧”则批评了那些看似学问渊博却忽视伦理纲常的人。伏波的才华被埋没,直到“白水真人起南阳”,他得到了机会展现自己,成为百姓的依靠。诗人通过“聚米陈筹指掌中”形容伏波运筹帷幄的才能,以及“赤符应谶大创平”描述他平定叛乱的壮举。

最后,诗人感慨伏波虽年事已高,仍坚持战斗,但并非出于个人私欲,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诗的结尾处,伏波的英灵仍在激励后人,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对历史英雄的深情赞颂。

收录诗词(3)

顾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洪稚存自西域释还

一官狂戆近沽名,匹马安西万里行。

隔岁雷霆天霁怒,逐臣席帽夜论兵。

方流玉水夸亲历,积石河源忆改更。

归及酒泉应失笑,渴羌依旧醉颜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观磨崖碑作

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

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

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

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

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

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

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

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

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

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

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

风尘澒洞一朝起,鼙鼓动地来渔阳。

珠沈玉碎铜狄毁,惟有此碑终古垂琳琅。

毋乃鬼神自有木甲护,不然安得风饕雨虐依旧光芒长。

流传完本世间少,颇思拓之以硬黄。

他时携归向吴会,什袭珍作萧斋藏。

奈何梯青蹑翠必钜费,而我羞涩垂空囊。

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

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秦松汉柏皆枯僵。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旅舍感怀

萧萧蠹叶下高藤,客舍惊心感慨增。

万里星河秋早雁,一帘风雨夜深镫。

买田计就思阳羡,卖赋金完忆茂陵。

几日阴晴浑未定,青山满眼曲阑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土桥

鹿角关头小市廛,土桥雪后见平田。

鸦盘枯树荒村外,云漏斜阳断塔前。

故国江山空极目,天涯风景又残年。

可怜一宿萍踪地,回首安陵亦黯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