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慈溪顾绣衣追慕卷

莫追慕,生如客寄死归故。

不朽惟名不死鬼,七尺微躯安复顾。

古珍速朽为天真,鸟鸾何薄蚁何亲。

澹台子羽鱼从飧,公叔乐丘瑗请前。

志士不忘在沟壑,何事荷锹并马革。

石椁千年可固骸,圣体不应有水齧。

一官遗恨负明经,缧绁不妨公冶贤。

铁冠台府今岳岳,桂枝月殿香缤纷。

惟公有名为不朽,有儿为不死。

清尸纵解馀空衣,宁无伏度一抔土。

莫追慕,空自戚,西山木主应成血。

辽阳归鹤笑累累,玉匣银觞阻真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胄所作的《题慈溪顾绣衣追慕卷》。诗中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生死、名利、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诗开篇即以“莫追慕”三字点题,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生命如同过客,短暂而脆弱,最终都将回归故土。诗人认为,真正的不朽并非物质上的永存,而是名声与精神的传承。七尺之躯虽微小,但其背后承载的是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古人的珍藏与自然的消逝,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他引用澹台子羽、公叔乐丘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说明忠诚与牺牲的意义。志士宁可身陷沟壑,也不忘初心,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诗中还提到了古代的丧葬习俗,如石椁的坚固与圣体的保护,以及对官员遗恨的反思。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公正与忠诚的颂扬。

最后,诗人以“清尸”与“一抔土”的形象,再次强调了生命的有限与归宿,同时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慕虚名,而应珍惜当下,追求真实与纯粹。诗的结尾部分,通过“西山木主应成血”、“辽阳归鹤笑累累”等意象,表达了对逝去者的怀念与对现实的讽刺。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收录诗词(46)

唐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同年戴宪长苍山赋别卷

滇东一望无烟烽,鲁溪镇节歌儿童。

一帘如水澈底冽,百鍊似铁空炉红。

闻道点苍西特起,灵飘秀技耸海宇。

策马不惮骋十里。

云蒸石骨千窍奇,雪积朱炎万野洗,坚不磷兮白不滓。

地为河岳人之理,天涯相伴真尔汝。

朝摘山巅天上星,暮濯山麓海之洱。

景高足称两止止,凌虚气岸实相倚。

忽来山势高巃嵷,凭高亦任云荡胸。

八荒四海来双瞳,烟消云散清太空。

作文赠者谁宗工,文气清劲山争雄。

石纹耿耿雪荧荧,读之海内惊高风。

天书忽报来九重,滇氓忧驾离匆匆。

食祝不用图翁容,日日见山如见翁。

形式: 古风

送范佥宪西巡洱海

秋霜艳菊春肥芝,我将归歌江海湄。

寒梅引风吹岁暮,今君别吾将何之。

相望万里得一见,閒愁洗向天之涯。

所见英雄大抵合,盛名清世谁能虚。

清风几夜生榻外,残编十载嗟灯馀。

水天瘴海环岳渎,太微张翼朝辰枢。

溺饥天不生禹稷,苍生百万皆虫鱼。

况今昌期值五百,瞳已重目彩生眉。

精华四海功梦卜,迸空泣血还谁欤。

生平所学欲何用,安敢糟粕轻轲尼。

骊驹明朝驾何处,碧鸡节使临清漪。

有怀万斛那能吐,百壶未尽黄金卮。

踢翻太华作垒曲,离杯倒尽昆明池。

紫芝眉宇见在眼,那知地下纷卧伊。

济川天边既有楫,洗耳山畔亦无溪。

由来或去或不去,青山一笑休相疑。

形式: 古风

题战功图送刘太参归会川

云头闪闪蚩尤拖,西南昏障海岳那。

天阍羽檄惊四野,虎头猿臂分携戈。

漫天氛祲一时扫,丹书好事图争摩。

云旗铁骑纷不尽,元戎盖拥英番番。

首函凤四清油渍,面缚铨哲轻鞍驮。

甲兵滇池一濯洗,胭脂万顷翻苍波。

街前咸叹汉骠骑,幕南清尽归来初,天生豪杰安山河。

愿毕笑返青山阿,如斗金印那用他。

游从赤松谅不死,千年铜狄时摩挲。

云台麟阁今若何,且听世世滇讴歌。

壶山归去得已多,于戏,壶山所得良已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题守关忠节卷

御史不贵铁为冠,所贵七窍心孔丹。

闭关手持三寸铁,誓死不纳披忠肝。

精诚感激动天听,六龙倏忽旋回銮。

舍生臣节不足异,回天力大惊天颜。

追思十六年来事,转危原未易为安。

几事破犁谁小犊,失身何惜天几翻。

披肝泣血非无士,百川既决难回澜。

东都再见申屠蟠,皇朝屹屹居庸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