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晴缫金线不胜垂,寒勒青针未放齐。
拄杖能言忽相报,三三径里已无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清新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在春雨过后的生机与活力。
"晴缫金线不胜垂"一句,以“晴”字开篇,表明天气晴朗,但“金线”却无法完全伸展,这里的“金线”可喻为春日细小的水珠,它们在植物上闪耀着光辉,却因其轻柔而未能完全垂下,生动地展示了雨后的湿润与生命力的勃发。
"寒勒青针未放齐"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机。这里的“冷”意指春日余寒,“勒”则表明这股寒气还在抑制着,而“青针”形象地比喻着细小嫩绿的植物,虽然它们尚未完全展开,但已经显露出生长的势头。这两句交织出一个场景:春雨过后,自然界正逐渐苏醒,生命力在冷气中悄然萌动。
"拄杖能言忽相报"一句,则引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这里的“拄杖”应指携带的手杖,而“能言”则赋予手杖以人的情感,意味着它仿佛能够讲述故事。"忽相报"则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周遭环境发生变化的感觉,这里的“相报”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与诗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或呼应。
最后一句"三三径里已无泥"进一步展现了雨后景象。在这里,“三三径”可能是指园中的小路,数字“三”常用来表示数量的不确定性,这里的“三三”则增添了一份灵动之感。"已无泥"意味着之前因雨而湿滑的小路现在已经干净了,不再有泥泞。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春天雨后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生机勃发的赞赏之情。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山下生愁热不除,山头小立气全苏。
自缘著脚高低别,万壑清风岂是无。
风勒归云带雨回,不容老子小徘徊。
拨忙也到池亭上,昨日卷荷今尽开。
画舫鸣钲野寺钟,暮声惊破翠烟重。
好风不解藏天巧,彫碎孤云作数峰。
三日东园近却赊,东风剪剪雨斜斜。
春容雨打风吹尽,犹有金沙最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