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郎山

连朝揽奇秀,未可十拔五。

及观江郎山,发竖偿快睹。

睥睨心靡宁,描写词难吐。

想当开辟初,巧斲费神斧。

或经女娲炼,五色精华聚。

突兀骇阿房,矗立拟天柱。

海蜃结楼台,骊龙撑角距。

风雷护阶梯,罴虎守门户。

炎天或凝冰,白日常洒雨。

疑有神仙居,过者不敢侮。

晦明异徵应,灵气亘今古。

谁将磨其崖,镌颂比石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江郎山的赞叹与想象。诗人以连绵不断的山峰起笔,表达了对自然奇景的向往与探索,但并未轻易满足于所见,直到遇见江郎山,才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势之险峻,令人望而生畏,其景象之壮丽,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诗人想象山的形成,可能是天地初开时,巧匠神斧的精雕细琢,或是女娲补天时,五色精华的汇聚。山体高耸,仿佛能与阿房宫相媲美,直插云霄,宛如天柱。山间云雾缭绕,如同海市蜃楼,骊龙守护着其尖锐的角距,似乎在为攀登者护航。狂风雷电为阶梯添威,猛兽虎罴守卫门户,展现出山的雄伟与神秘。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山中也可能凝结冰雪;阳光常洒雨露,显示其独特的气候特征。诗人猜测,山中可能栖息着仙人,过客不敢轻视。山的晦明变化,体现了其永恒的灵气。最后,诗人设想有人在山崖上刻下颂词,与古代的石鼓文相媲美,以此纪念这不凡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江郎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之心。

收录诗词(139)

谢廷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亭夜坐

今夜月上迟,前夜月上早。

有月景固佳,谁识无月好。

天高众星明,凉意在庭草。

风轻萤照树,夜定鱼跃藻。

毛发动萧爽,尘襟涤烦懆。

时序倏将代,浮生嗟易老。

北雁今已南,游子在远道。

昨梦江田村,石林净如扫。

独坐望海亭,把酒看双岛。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夜宿蔡村忆邦应弟弟时公干通州八月十一夜作是日雨晴月皎

听雨杨村湾,对月蔡村口。

阴晴谁主张,蓐收权在手。

乾坤蓄残暑,一扫不复有。

爽气溢我舟,白露湿高柳。

钩帘坐夜永,瓮倒江南酒。

节物感殊乡,棣萼欣聚首。

塞北鸿雁来,望兄知已久。

潞水抱高城,圆月照恭友。

吾曹联朝班,祖泽应未朽。

但愧岁月淹,积薪岂辞后。

鼎彝本何心,芹曝志难负。

区区匡时策,傥可献神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题画为张元膺上舍

江日初动色,水烟微生寒。

轻舠恰两只,细网行清澜。

晓出并浦口,追随过前滩。

歌声时互答,幽事亦共欢。

得鱼各提携,顷筐藉汀兰。

不游渔翁鼎,却入富家盘。

何不学大渔,百尺横丝竿。

一掣六鳌起,千载称奇观。

奚啻河滨人,家家饫其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赠黄宜中先生之任高州教授时在通城

九峰照离筵,秀水涤我觞。

相见曾几回,送别是异乡。

溪含岁寒色,人近桑榆光。

谁能不痛饮,慰此百感肠。

金兰本同调,松梢萝带长。

三华旧游地,回首三十霜。

江湖各糜禄,松菊应就荒。

君携经笥腹,去坐郡侯庠。

楚山雪初霁,越海天茫茫。

化雨固在兹,条教或更张。

会闻岭南士,丹凤鸣高冈。

宪臣愧非才,谬迷期有匡。

君行不可留,子怀在云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