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点绛唇·即景》由清代诗人王梦兰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即景图,细腻地捕捉了春天特有的气息与情感。
首句“剪剪春寒”,以轻柔的笔触描绘出春寒料峭的景象,既暗示了季节的转换,也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下来,“绿杨如梦花如笑”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绿杨比作梦境,花朵则仿佛在微笑,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数声啼鸟。帘幕东风峭。”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啼鸟的鸣叫打破了冬日的寂静,带来了生命的气息;而“东风峭”则暗示着春风虽已来临,但依然带着一丝寒意,这种微妙的对比,更增添了春天的韵味。
“九十韶光,一半空过了。”这一句表达了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在诗人看来,一年中的九十天里,已经过去了一半,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最后,“闲吟啸。夕阳芳草。到眼添诗料。”诗人选择在夕阳西下、芳草萋萋之时,独自吟啸,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内心情感的抒发。夕阳与芳草成为诗人的灵感来源,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整体而言,《点绛唇·即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