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寅恪在中秋之夜,身处渤海孤舟之中,被天风携带明月所触动的情感体验。诗人以月光为媒介,将自己的哀乐之情寄托于这漫游的月色之中。他感叹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河山变换,节令更迭,不禁生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月亮初升时,云彩即将散去,月光照亮了大海,使其波涛不息,象征着生活的动荡与宇宙的深邃。诗人通过对月相的观察,领悟到了人生的阴晴圆缺,暗示了世事无常和人生哲理。最后,他想象雾气中的女子独自登楼望月,可能是对自己或他人命运的感怀,也增添了诗境的孤独与凄美。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细腻的情感世界,体现了清末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