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处士鹤龄寄尚书埤传

昔我适济南,曾过伏生祠。

青山对虚楹,零露寒高枝。

精灵竟何往,再拜空阶墀。

迫怵秦火焚,岂意逢汉时。

此书立博士,天下亦一治。

嗟彼九十翁,俟河未为迟。

不厌文字讹,百王赖蓍龟。

后人失其传,巧文患多师。

忽见吾友书,一编远来贻。

缅想江上村,弦歌类齐淄。

白首穷六经,梦寐亲皋伊。

百家纷纶说,爬罗殆无遗。

论及禹贡篇,九州若列眉。

上愁法令烦,下慨淳风衰。

君今未大耋,正可持纲维。

烟艇隔吴门,临风苦相思。

为招阳鸟来,寄此怀人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朱处士鹤龄寄尚书埤传》。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学问的敬仰。

首句“昔我适济南,曾过伏生祠”描绘了诗人过去访问济南的情景,经过伏生祠,引出对友人的回忆。接下来的“青山对虚楹,零露寒高枝”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凄凉的画面,青山与空楹相对,零露寒霜覆盖着高枝,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精灵竟何往,再拜空阶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已逝的感慨,通过再次拜祭友人的祠堂,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接着“迫怵秦火焚,岂意逢汉时”则以历史事件隐喻,表达了对友人生前学问传承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的担忧。

“此书立博士,天下亦一治”赞扬了友人在学术上的贡献,认为他的学问能够使天下得到治理。接下来“嗟彼九十翁,俟河未为迟”表达了对友人年事已高的惋惜,希望他能等待更长的时间继续传授学问。

“不厌文字讹,百王赖蓍龟”强调了友人在学问上的坚持和贡献,即使文字有所讹误,也对百王之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后人失其传,巧文患多师”表达了对友人学问传承可能中断的忧虑,担心后人无法完全理解并继承其学问。

“忽见吾友书,一编远来贻”描述了收到友人寄来的书籍,内心感到惊喜和感动。接下来“缅想江上村,弦歌类齐淄”想象友人在江边村落的生活,以弦歌比喻其学问的传播,如同齐国和鲁国的文化交流一样广泛。

“白首穷六经,梦寐亲皋伊”表达了友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六经,梦想着亲自接触古代圣贤的思想。接下来“百家纷纶说,爬罗殆无遗”赞扬友人对各种学说的深入研究,几乎无所遗漏。

“论及禹贡篇,九州若列眉”提到友人在讨论《禹贡》篇时,将九州比作眉毛,形象地描绘了他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最后“上愁法令烦,下慨淳风衰”表达了对友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认为法律过于繁杂,淳朴的风气正在衰落。

“君今未大耋,正可持纲维”鼓励友人尽管年纪已高,但仍应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烟艇隔吴门,临风苦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相隔千里,但心系友人。

“为招阳鸟来,寄此怀人辞”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像阳鸟一样,带着思念的信息飞回,以此寄托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也有对学问传承的忧虑,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体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的深邃思考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

故国悲遗老,南邦忆羽仪。

巡方先帝日,射策德陵时。

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

行年逾八十,当世历兴衰。

廉里居龚胜,绵山隐介推。

清操侔白璧,直道叶朱丝。

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

无繇承问讯,秪益叹差池。

水没延州宅,山颓伍相祠。

传家唯疏草,累德有铭碑。

洒涕瞻乡社,论心切旧知。

空馀岁寒谊,不敢负交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华下有怀顾推官

秋风动乔岳,黄叶辞中林。

策杖且行游,息此空亭阴。

伊昔吾宗英,赋诗一登临。

尔来阅三纪,斯人成古今。

邈矣越石啸,悲哉嵇生琴。

钟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为我呼蓐收,虎爪持霜金。

起我九原豪,狝彼田中禽。

下见采薇子,旧盟犹可寻。

神理傥不暌,久要终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华阴古迹二首(其一)平舒道

何处平舒道,西风卷夕云。

空留一片璧,为遗滈池君。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华阴古迹二首(其二)回溪

回溪非故隘,九虎失西东。

惟有黄金匮,依然又省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