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浓初过雨,林静远含烟。
燕引新飞鷇,荷承半坠莲。
朋来惟有月,山见不须钱。
谁与同其乐,壶中浊酒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面。开篇“草浓初过雨,林静远含烟”两句,通过对草木和森林在雨后的状态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湿润、清新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的“燕引新飞鷇,荷承半坠莲”则是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其中“燕引新飞鷇”表现了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生动画面,“荷承半坠莲”则勾勒出荷花在水中的优雅姿态,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能力,也体现了其对生命活力和美好的赞颂。
第三句“朋来惟有月,山见不须钱”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悠闲心境。这里的“月”象征着纯净与孤独,而“山见不须钱”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是无需任何代价的。
最后两句“谁与同其乐,壶中浊酒贤”,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这里的“我”是独自享受着自己的快乐,而这份快乐是旁人难以理解和分享的。在这种情况下,“壶中浊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谏垣簪笔接英游,今日华颠昔日忧。
邂逅升沈皆是命,逍遥出处本无愁。
衡门不羡金门贵,藿食焉知肉食谋。
溟海榆枋各安分,蓬莱未必胜嵩丘。
京洛春应老,河边初解颜。
碧浮烟际草,翠滴雨馀山。
目极褰帷外,诗成揽辔间。
满川桃李色,共喜传车还。
别后相惊两鬓霜,可怜梅蕊为谁芳。
台头日暖分三色,林下风清共一香。
正烂漫时游不足,忽离披去乐难常。
慇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
齿疏鬓白两眸昏,万事无堪老病身。
脱粟犹沾太仓禄,法官仍忝外台臣。
直缘迂僻求闲地,岂是孤高慕古人。
英俊满朝皆稷契,太山何少一飞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