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浅,忍含如此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故国,又怎忘兴替。
虎踞龙盘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
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
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这首词以萧瑟的景象开篇,表达了对明朝衰落的感慨。"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描绘了南京城的荒凉,暗示了繁华不再,不再需要追忆往昔的美景。接着,词人通过"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即使曾经的春光再美,也无法抵挡时代的沧桑。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运用笛声与战鼓,形象地刻画出战乱频繁,连自然也被哀愁所笼罩的场景。秦淮河的水波浅显,仿佛承载着词人的哀伤,"忍含如此清泪",流露出深深的忧思。
下片转向对历史兴替的反思,"燕子无情,飞归故国"象征着王朝的更迭,"虎踞龙盘那得久",感叹南京作为帝王之地,也无法长久保持其威严。"灵谷梅花,蒋山松树"借景抒怀,表达对南京古老文化的怀念,而"未识何年岁"则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最后,词人以"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作结,借石人长久的存在,追问人们还能记得多少历史的记忆。整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词人对明朝衰亡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的深深怀念。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
飞飞长傍景阳楼。
六代只馀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
白门容易白人头。
血洒春山尽作花。花残人影未还家。
声声只是为天涯。
有恨朱楼当凤阙,无穷青冢在龙沙。
催归不得恨琵琶。
悲落叶,叶叶落当春。
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