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使僧归国

斗场曾得识高颜,杖钵萧然世外閒。

已向檀林脩白业,更携瓢史历青山。

肩挑云影江头别,衣带天香海上还。

到日贤王如有问,八方职贡列朝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日本使僧归国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佛法修行的崇敬。首句“斗场曾得识高颜”,以“斗场”象征相遇之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初识时的场景,用“高颜”形容友人,既体现了对友人的尊敬,也暗示了友人非凡的气质或地位。

接着,“杖钵萧然世外閒”一句,通过描述友人手持杖和钵,远离尘嚣,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展现了友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佛教修行的决心。“已向檀林脩白业,更携瓢史历青山”,进一步说明友人不仅在檀林中修习佛法,还带着瓢和史书,游历山川,追求知识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其生活的丰富性和对知识的渴求。

“肩挑云影江头别,衣带天香海上还”,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景:他肩上似乎挑着云影,告别江边,然后乘船远航,衣带间似乎带着海上的香气,返回故乡。这种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描写,既表现了离别的不舍,也暗示了友人旅程的壮丽与神秘。

最后,“到日贤王如有问,八方职贡列朝班”,预想友人回国后,面对国王的询问,可以自豪地介绍自己在各地的见闻和经历,以及所承担的职责,表明友人不仅是佛教的传播者,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国旅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荣誉的自豪感,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3)

李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壁

敝庐不远径纡斜,门巷萧然处士家。

老圃雨中生韭叶,小庭风过发桐花。

扶身只合携鸠杖,过客何妨驻鹿车。

日暮新诗吟未定,月光似比昨来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斑。导君马,跻太山。

君马轻趫,臣马临险艰。艰哉岩棘路,石磴夷可陟。

力未豗颓,奈何致行恻。虎狼群跃,鼯猩竞咷。

正途不复,臣马其凋。虽君马良,不可以久劳。

形式: 古风

白苧词

新裁白苧衣,白苧白于雪。

佳人舞香风,白凫绿水骄秋月。

佳人颜色如桃花,系出楚邑东邻家。

清歌妙舞无与偕,谁锡紫玉九雏钗。

不锡钗,情较可,冯姬遭妒谁将妥。

檀口自激扬,柳躯徒婀娜,宁若舜床之侧二女果。

形式: 古风

燕衔泥

燕燕不木栖,何事飞衔泥。飞衔泥,欲生子。

人家梁上营巢垒,往来傍主飞不止。

百鸟俱避人,唯燕与人亲。

秋社领雏去,春还寻旧主。

主家纵是贫,屋在仍相处。

君不见富贵归心贫即变,吁嗟不若衔泥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