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榆庐

松花江之西,有村其塔木。

历历双白榆,扶疏绕老屋。

遐思龆龀年,我父教我读。

每书必亲钞,篇篇当削竹。

每句必口授,记诵耳须熟。

朝曦连夕镫,慈训为家塾。

我母尤钟爱,时恐遭笞扑。

朝送屋角东,手为栉与沐。

暮迎屋角西,食以果与肉。

其时榆正新,风动钱蔌蔌。

我亦随风来,满院争相逐。

有时披绿阴,嬉戏当彩服。

二老开口笑,谓我如黄犊。

忽忽四十年,此景宛在目。

一身倏东西,万事同转烛。

自与此庐别,迍邅泪盈掬。

我父先见背,家室几颠覆。

中经庚子乱,负母窜山谷。

白头感冰霜,越岁弃我速。

十年走龙沙,忽变橘中局。

世外惊沧桑,宵中泣莪蓼。

游子悲故乡,归来话樵牧。

乌刺好江山,考槃水一曲。

爰居避鼓钟,时向东门伏。

鱼思故池泳,乌恋旧巢宿。

况此鲜民身,往训思顾复。

先庐一已荒,树老枝叶秃。

頫仰万古天,长歌以当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成多禄的《忆榆庐》描绘了他对童年在松花江边塔木村温馨记忆的怀念。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回忆起父亲亲手抄书教导他读书的情景,母亲的慈爱与呵护,以及与榆树相伴的欢乐时光。随着岁月流转,诗人感叹人事变迁,家园荒芜,自己漂泊多年后回归,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诗中寓含着对过去的深情追忆和对现实的深深感慨,结尾处的“頫仰万古天,长歌以当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哀悼和对故乡深深的热爱。

收录诗词(43)

成多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简张半园(其一)

浣花有客圣于诗,诗律精严晚更奇。

天半笙簧珠错落,酒中芒角骨嵚崎。

何尝哭笑同遗老,岂独风流是我师。

颇忆子京修史地,两行红袖写乌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简张半园(其二)

风满西楼夜不扃,元龙高卧饷群经。

偶携笠屐宜新雨,稳把纶竿是客星。

宛宛吟蝉双鬓雪,遥遥归鸟一天青。

何当鸡黍三年约,共上龙沙万里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澹堪杂诗(其一)

吾家墙之东,云水一庐小。

菜圃杂菊畦,种得花多少。

新柳垂万丝,好音坐幽鸟。

别院寄妻孥,人事一无扰。

牙签三万轴,枕馈忘昏晓。

遥想云中君,吾意方缥缈。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澹堪杂诗(其二)

老友林琴南,写图远寄我。

虽未至吾庐,位置似亦颇。

大江日夜流,襟前复带左。

老树听吟声,满地松花堕。

白云时出入,幽扃浑不锁。

即此有声画,谓之诗也可。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