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十)

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

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

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天空如今变得如此,人们又能怎么办呢。
西湖边的西施已经离去,宫中走过的是北方的官员。
美妙的《玉树后庭花》乐曲刚刚停止,悲伤的金铜泪水却已流了很多。
军旗遮蔽了皇帝的出行之路,船只填满了官员专用的河道。

注释

天也:比喻天空的景色。
奈何:无可奈何。
西子:代指美女西施。
北人:北方来的官员。
玉树歌:古代歌曲名,常与哀愁联系。
金铜泪:形容极度悲伤的眼泪。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
御路:皇帝出行的道路。
舟楫:船只。
官河:官员专用的河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伤与无奈的情境。开篇“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力的悲观情绪,似乎在表达面对天命或时代变迁时的无力感。接下来的“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则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离散与异乡之苦,其中“西子”可能指的是西施,这里借用古代美女的典故来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北人过”则暗示了战争或动乱中南北交织的人群流动。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一句,则通过“玉树”和“金铜”的材质对比,表达了一种美好事物消逝后留下的哀伤与眼泪。这里的“玉树”可能象征着和平时期的繁华,而“金铜泪”则是战争带来的悲痛。

最后,“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的景象。旌旗即军旗,这里说它遮挡了皇帝或统治者的道路,可能在暗示着战争对国家秩序的破坏。而“舟楫满官河”则表明了水上交通的繁忙,或许是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迁徙。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一个动荡时期的景象和内心感受,抒发了诗人对乱世之中的无力与哀伤。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四)

蠋也吞声哭,潜行到水头。

人谁包马革,子独衣羊裘。

水面生何益,南冠死则休。

百年如过翼,抚掌笑孙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九)

吟身春共瘦,独立望江亭。

越水荒荒白,吴山了了青。

军降欣解甲,民喜罢抽丁。

拍碎阑干曲,吞声血泪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十六)

日月往来毂,乾坤生杀机。

江春蛟妾舞,塞暖雁奴归。

逆旅诗添债,愁城酒破围。

如何秦相国,昨夜熓韩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六)

烽火来千里,狼烟度六桥。

岭寒苍兕叫,江晓白鱼跳。

壮士披金甲,佳人弄玉箫。

偶馀尊酒在,聊以永今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