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洞然一止水,浪静仍风恬。
心微在精一,动凶由二三。
根深自生色,形神犹饮酣。
一毛犹有伦,声臭无容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包恢所作,属于中唐以降文人词风的继承和发展。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高洁,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洞然一止水,浪静仍风恬。” 这两句以动人的比喻,形容水和风都归于宁静之状。水不再波动,风也安静下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心微在精一,动凶由二三。”诗人表达了内心的纯净无瑕,只有最精微的心思存在。一旦心中有了杂念,就容易引发不好的结果。这里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
“根深自生色,形神犹饮酣。” 这两句用植物比喻人,根深则自然能够自生花果,外表与内在都充满了生机。这也象征着诗人自身修养的深厚和精神的醉人。
“一毛犹有伦,声臭无容参。”即使是一丝不重要的事物,也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如果是恶劣的声音,那就没有资格参与任何讨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辩证观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象和精妙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纯净的生活态度。
不详
一字道夫。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浊世九黄河,太虚一明镜。
混混皆随流,炯炯谁独醒。
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
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
形相犹吾庐,主者自有执。
执乃所性存,不计年百十。
庐则有坏时,似井废不汲。
能原始要终,修短非缓急。
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
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
百千始一年,漫分三百六。
来信非有馀,往屈讵不足。
形有消犹水,德常久如玉。
世间无神仙,但戒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