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登城南天心阁

秋容如画。有雁声一派,送将来也。

算不同、王粲登楼,指故国山河,这般清暇。

烟草连天,过几度、称王称霸。

甚熊家缔造,马氏经营,瞥眼飘瓦。今日客何为者。

倚阑干提起,数千年话。

呼酒处、秋与云平,更休要听他,江流日夜。

唫瘦西风,怕只是、沧桑难写。

又荒原、斜照沈沈,无言西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苍凉的画面。"秋容如画"四字,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雁声悠长,仿佛传递着远方的信息,增添了时空感。诗人将自己比作王粲登楼,感叹眼前的江山如故,却已物是人非,清暇之中透出淡淡的哀愁。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及历史上的熊家和马氏,他们曾在此地建功立业,但现在只剩下瓦砾飘零,暗示了世事变迁的无常。"今日客何为者"表达了对自身身份的疑问,倚栏杆远眺,引发了对历史长河的沉思。诗人举杯对月,感叹岁月如流,江水日夜不息,更不愿去听那历史的回响。

"唫瘦西风",用"瘦"来形容西风,形象地刻画了秋风的凄冷,暗示了沧桑巨变难以言表。夕阳西下,荒原之上,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景象更是显得寂寥无声,令人感慨万分。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登高望远为契机,融合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其一)甲戌十七初度

重阳节近,是湘中骚客,悬弧之日。

堕地百忧从此始,悔别玉楼长吉。

秋士青衫,春人红豆,著甚伤心极。

前途事黑,倩谁问个消息。

谁知好梦如烟,华年似水,转瞬皆陈迹。

佛地仙天何处也,这点因缘未毕。

病里求生,愁中觅死,天亦难为力。

菊花开了,且拚痛饮今夕。

形式:

酹江月(其二)

湘天住久,算有情山水,物情岁月。

守著美人香草在,强似江湖落魄。

笛簟填词,筝篷载酒,来往烟骚国。

并非纪律,此身总觉如客。

眼底红叶高楼,黄花小院,相对堪浮白。

一种秋风成共命,记否去年今日。

一第天悭,百蛮亲老,那更流光瞥。

鬓丝禅榻,华年两字消得。

形式:

浣溪纱(其一)湘江舟行

十载江湖酒梦消。短篷身世又今朝。

秋江催动木兰桡。

分手青山云黯黯,打头黄叶雨萧萧。

一声画角送归潮。

形式:

浣溪纱(其二)

破屋三间放鸭棚。空江几个打鱼罾。

孤篷一点闹蛾镫。

细雨黄花疏酒伴,故山红豆老唫朋。

隔层烟水唤难应。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