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

明妃生长巫山村,雨露未沐椒房恩。

写图召幸在当日,不赂画工君不识。

一朝远嫁辞冕旒,重瞳相见难相留。

法刀虽斩毛延寿,倾城倾国宁再有。

至今青冢草离离,琵琶尚传哀怨词。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明妃曲》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通过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从宫廷到远嫁异域的悲凉命运。诗中以“明妃”为题,借昭君的故事抒发了对命运无常、才情被埋没的感慨。

首句“明妃生长巫山村”,点出昭君出生地的偏远与朴素,暗示其命运的与众不同。接着“雨露未沐椒房恩”一句,暗喻昭君虽出身名门,却未能得到皇室的宠爱和重视,表达了她早期人生的遗憾与无奈。

“写图召幸在当日,不赂画工君不识”两句,通过对比昭君画像与实际形象的差异,揭示了宫廷中对于美的标准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昭君因貌美而被选入宫,却因非权贵之女而被忽视的命运。

“一朝远嫁辞冕旒,重瞳相见难相留”描绘了昭君被迫远嫁匈奴的情景,与皇帝的别离,充满了不舍与无奈。这里的“重瞳”指皇帝,暗示了昭君与皇帝虽有短暂的相遇,但最终无法挽留其离去的命运。

“法刀虽斩毛延寿,倾城倾国宁再有”一句,借毛延寿(昭君画像的画师)被处死之事,表达了对昭君美貌被误读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即使昭君的美貌再出众,也无法改变其命运的悲剧性。

最后,“至今青冢草离离,琵琶尚传哀怨词”两句,以昭君墓(青冢)的荒凉景象和琵琶声中传来的哀怨之音,象征着昭君虽已逝去,但她的故事和情感却永远流传,触动人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昭君个人命运的凄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与无奈,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杨白花

杨白花,如雪色。有心向江南,无意还江北。

宫中美人望汝归,鱼雁不来音信稀。

化为流萍何所依,坐令庭树无光辉。

杨白花,一再歌,青春暮兮其奈何。

形式: 乐府曲辞

华山畿

华山畿,停犊车,生前奇遇卖酒家。

棺开棺开慎勿乖,与郎去来事始谐。

形式: 乐府曲辞

神弦曲

白羊赤鲤陈画筵,争琶韵杂鹍鸡弦。

再吹鸾笙击鼍鼓,腥血酒入髑髅舞。

女巫草檄焚纸钱,神灵欲降风凄然。

鉴汝诚兮锡汝福,无害无灾年复年。

形式: 乐府曲辞

上留田

国风咏歌棠,棣诗上留田。

偏其反而尔,未思上留田。

有弟有弟亲,所遗上留田。

其为兄者乃,若斯上留田。

可怜殁后葬,路岐上留田。

邻人讽之哀,些词上留田。

白杨树底风,凄其上留田。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