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战城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英勇。诗中通过“战城南,戢不息”展现了战场的持续不断,白天在城南激战,夜晚则有哀哭声回荡在城北,反映出战争的无情和士兵的牺牲。"积尸累累,肉腐鸟不食"形象地刻画了战场的惨状,尸体堆积,连鸟都因尸肉腐烂而不敢靠近。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环境的恶劣,"放马泽中,雪没马腓",马匹在冰冷的雪水中挣扎,"沙寒草枯,不得马肥",暗示了战士们生存条件的艰难。在这样的困境中,"北风夜吹,胡兵四围",敌人依然包围,形势危急。
面对绝境,士兵们表现出坚韧的决心,"我欲上马,马瘦不驰","我欲射箭兮,硬不开",他们虽力量微弱,但仍渴望战斗。最后,他们以一种豪迈的态度告别亲人,"但语城中亲,汝出收我骸",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
诗的结尾部分,"战城南,君莫悲",诗人劝慰读者不必悲伤,"猛虎啮人,翔于山垂",以猛虎比喻敌人的凶残,但勇士们"欲食虎肉,不避虎威",表现出无畏的精神。他们期望活着建功立业,"男儿立功,横行四夷",即使战死,也要"死当白骨归",留下高尚的志向。
总的来说,《战城南》是一首悲壮的边塞诗,歌颂了士兵们的英勇与坚韧,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