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颍禹卿

拔地凌江峙碧峰,水云禅榻此相从。

解衣萝薜岩前石,倚被旃檀阁外钟。

三客并知非一世,两山回望有馀踪。

太虚为室时相见,岂为离忧日置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姚鼐以“拔地凌江峙碧峰”开篇,生动地勾勒出山峰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壮丽景象,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江水与碧峰的交融,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意境。

接着,“水云禅榻此相从”一句,将读者引入一个超脱世俗的禅意世界,仿佛在水云之间,有一张禅榻等待着心灵的栖息,暗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解衣萝薜岩前石,倚被旃檀阁外钟”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萝薜岩前的裸露与坦诚,与阁外钟声的悠扬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三客并知非一世,两山回望有馀踪”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三人在同一时刻相遇,却各自承载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这种超越时间的友谊,如同两山间的回望,留下的是永恒的记忆与情感的共鸣。

最后,“太虚为室时相见,岂为离忧日置胸”两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广阔与时间的无垠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在浩瀚的宇宙中,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是短暂的,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却是永恒的追求,不因离别而忧愁,反而在每一次相聚中更加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销暑

古木阴能大,空墙日亦幽。

风丝垂缢女,雨蔓长牵牛。

尚友诚多逊,离人庶寡羞。

暑窗深竹韵,危坐与神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不寐闻江声

忆昔乘舟遍远征,和风恶浪每殊情。

同舟死丧身今老,欹枕江声入皖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夏日绝句二首(其一)

数株当户绿交加,徙倚前荣见早霞。

忽有㝛禽惊起语,露梢飞落石榴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夏日绝句二首(其二)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

掩卷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