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兰为王本诚作

猗猗谷中兰,言艺君子堂。

过门不入室,彼美自芬芳。

弹冠结素履,振策循周行。

我心惄如饥,觏止谅已降。

容颜挹清润,言笑闻馨香。

同心未卒语,欲去仍徬徨。

眷恋终日夕,宾主已相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君子在谷中种植兰花的情景,兰花象征着高洁与美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君子与兰花之间的深厚情感。兰花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绽放,散发出阵阵芳香,象征君子即使身处平凡,也坚守着自己的品德和理想。

“猗猗谷中兰,言艺君子堂。” 开篇以“猗猗”形容兰花的茂盛,暗示君子如同兰花般高雅。兰花生长于幽谷之中,却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君子前来栽培,象征君子对美德的追求与向往。

“过门不入室,彼美自芬芳。” 这句描述了兰花虽未被直接引入室内,但其自然散发的香气已经足以吸引人驻足欣赏。兰花的美不仅在于其外在形态,更在于其内在的品质,这与君子的高尚情操相呼应。

“弹冠结素履,振策循周行。” 诗人通过描述君子的行为举止,进一步展现其高洁的品格。弹冠表示整理仪容,结素履则指穿着朴素的鞋子,振策循周行则是说君子遵循正道,周游四方,传播美德。这些行为体现了君子不仅注重个人修养,更致力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我心惄如饥,觏止谅已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君子的深深敬仰之情。惄如饥,形容内心渴望见到君子的迫切心情;觏止谅已降,则是说君子的到来如同甘霖,满足了诗人的期待。这里不仅赞美了君子的道德风范,也表达了诗人与君子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容颜挹清润,言笑闻馨香。” 描述了君子的外貌与言行之美。容颜清润,言笑间透露出的馨香,不仅是指君子外表的优雅,更是其内在美德的体现。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与愉悦。

“同心未卒语,欲去仍徬徨。”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君子交谈时的场景。虽然时间有限,但两人心意相通,不愿分别。这种情感的交流超越了言语,达到了心灵的契合。

“眷恋终日夕,宾主已相忘。”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与君子相处的整个过程。从清晨到傍晚,两人共同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时光,直至夜幕降临,宾主间的界限似乎已消失,只剩下彼此深深的眷恋与不舍。这不仅是对君子人格魅力的赞美,也是对真挚友谊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与君子形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美德、友情及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滹沱冰合图

人心久思汉,帝主自有真。

多难启弘业,独此邯郸人。

穷蹙白登围,仓猝滹沱水。

河冰纵不合,光武亦不死。

形式: 古风

苍松轩

种竹绕轩居,清素聊自爱。

虽无桃李颜,不改冰霰态。

孤松色不殊,六月寒尚在。

倏然三径幽,凝碧如有待。

形式: 古风

为姚公绶题丹丘

东方有奇士,自号丹丘生。

超世立于独,宛若来蓬瀛。

言从黄石公,再从赤松子。

终始意斯在,幻境焉足跂。

形式: 古风

友兰

公门盛桃李,世路多荆榛。

温温爱兰交,吾思见其人。

伊人日已远,比物不盈畹。

同心澹忘言,岁月殊可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