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奉使代藩期逝未返以诗纪怀(其九)

外孙新学语,试问祖归不。

对我每微笑,不言频点头。

经旬皆恨别,半晌暂忘忧。

婴慧偏多验,门前望客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等待远方亲人归来时的情景,通过外孙的言行,以及老人的反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念与期待之情。

“外孙新学语,试问祖归不。”开篇便点出场景,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好奇地询问祖父何时能回来。这句不仅展现了孩子的天真与纯真,也暗示了老人的离家之远,让人心生牵挂。

“对我每微笑,不言频点头。”老人面对孩子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通过微笑和频繁点头的动作,传递出对孩子的爱意与耐心,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孩子的疼爱,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经旬皆恨别,半晌暂忘忧。”“经旬”指经过十天,这段时间里老人满心都是对亲人的思念,感到无比的遗憾与别离之苦。“半晌”则是短暂的片刻,老人在这段时间里暂时忘记了忧愁,或许是因为孩子的陪伴或是其他事物的吸引,但这只是短暂的解脱,思念与忧愁依旧深埋心底。

“婴慧偏多验,门前望客舟。”最后两句,孩子表现出的智慧往往能验证老人内心的情感,门前期盼着远方归来的人,象征着老人对亲人归来的殷切期待。整个画面温馨而略带哀愁,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思念的沉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中的温情与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交流,以及在等待与期盼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大人奉使代藩期逝未返以诗纪怀(其十)

匪我关心极,其如期逝何。

日偏归路短,愁与客程多。

稚弟几回望,亲朋数遍过。

度来应咫尺,尊酒共婆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赠唐宜之兼呈知非道人

茫茫廿年馀,一往图自快。

今来始回首,逢人尽堪拜。

拜罢还致辞,不知双泪滋。

谁能药石我,没齿长相思。

病夫寻扁鹊,片语容自绐。

愿子垂谛听,一一陈其私。

我病胆力薄,我病眼力卑。

我病骨力脆,我病愿力雌。

愿力苟不深,扁鹊无可为。

明知还故纵,悠忽不自持。

惰窳苟如此,堕落安足疑。

感子惠我言,忽惊千钧锤。

临风还再拜,千里如见之。

形式: 古风

送程子长兼呈魏瓠园先生

一病月馀久,坐失春风期。

青青梧桐叶,阴阴桃李枝。

感此方叹息,出门遘相知。

短箑扫古木,兼之题新诗。

古木苏家风,新诗漾轻漪。

芒鞋遍山山,此去将安之。

路若经海宁,为谒瓠园师。

请诵隰桑篇,道我遥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同唐宜之过枫溪访卞子厚先生

故人卧穷巷,泠然护幽独。

入门狭于舟,偃蹇数椽屋。

梅雨夜来过,床趾秀苜蓿。

残书四五卷,石枯毛颖秃。

敝榻庋古画,淋漓潇湘竹。

中有梅道人,斜枝拖半幅。

迎风势掀舞,疑入筼筜谷。

稚子发散乱,闽音解呼六。

新从武夷来,生小武夷麓。

问之了不领,频笑眉纹蹙。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