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带来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怀念的诗歌。通过对比战时与平时的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一家一夫排门起,五家一甲单出里。”开篇即刻画出战乱中百姓被迫分离的情景,一家的男人们被编入军队,五个家庭组成一个甲,表明战争的规模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刻影响。
“夫须袷襫潦雾愁,与官输木供边垒。”战事连绵,丈夫们身着薄衣,在湿冷中忧虑,而家中则要向官府交纳木材,用以修筑边防的城垒。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双重压榨。
“沙场草青胡运衰,军书抵急飞尘埃。”战场上草已长成,而战事频传,紧急的文书如同飞扬的尘埃一般,使人感到战乱无处不在,威胁着每一个家庭和生命。
“官须排杈二十万,岩邑配以三千枚。”战争规模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资,而军队则是在山野间驻扎,配备了许多武器。这两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对资源的巨大消耗。
“黠贪分头挼掌唾,田里宁容高枕卧。”但在这个乱世中,有些人却因贪婪而获利,他们甚至能安然入睡,而农田中的劳动者们则无忧无虑,这种对比凸显了战争中的不公和社会的扭曲。
“望青径指三尺坟,踏白邀为万金货。”诗人通过对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感慨和对物质追求的无奈。即便是死后的小小陵墓,也被视作珍贵如同万两黄金。
“残尔冢,尔勿嗟,行取金钱宁尔耶。”这是对那些贪婪之人的劝诫,不要悲叹你所留下的只是一个破败的坟墓,即便是去夺取别人的财富,也终将一无所有。
“小人所忧在一饭,政坐尔冢残吾家。”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日常的生计,但政治上的贪婪和战争却可能毁掉一个家庭。
“待吾举火者百指,母已癃病儿垂髽。”家中老母因病卧床,幼子尚在襁褓之中,而诗人则要带上百个火把去应战,这强烈的对比突显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社朝浸种亦已芽,秧田未翻生荠花。”春天到了,农事需要进行,但战争却使得农田尚未翻耕,荠菜还没有开花。这两句传达了对和平农业生活的渴望。
“吏呼劝农今几日,典衣已供塘堨册。”官吏催促农民赶快种植,而衣服已经作为税收被征用,这些细节展示了战争背景下的社会经济状况。
“九年回首奈若何,梦绕江南与江北。”诗人在结尾处回望这长达九年的战乱岁月,如同梦境一般,不禁思念起江南和江北的风光。这不仅是对美好景色的怀念,更是在战争废墟中对失落生活的深切追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争与平和的生活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