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夏孙桐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名为《余寿平前辈以直言被谗出守思恩奉赠三律》(其一)。全诗通过描绘风的凛冽、班马的远行、鹰鹯的勇猛以及虎豹的威严,营造了一种壮阔而深沉的意境。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余寿平前辈直言进谏却被诽谤、外放为官这一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敬佩。
首联“风棱峭厉振台声,班马俄为万里行”以风的猛烈和班马的远行起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隐喻了余寿平前辈在政治舞台上的艰难旅程。接着,“疾恶鹰鹯常自奋,当关虎豹为谁狞”两句,以鹰鹯的勇猛和虎豹的威猛形象,象征余寿平前辈在面对邪恶势力时的坚定与勇敢。
颔联“迁除特异觇朝局,章疏多传待世评”则进一步揭示了余寿平前辈在政治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他的言行不仅影响着朝廷的局势,而且其奏章和书信将流传后世,供世人评说。最后,“谈笑窥君神不懦,故应揽辔一澄清”表达了对余寿平前辈从容不迫、智慧决断的赞赏,期待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澄清是非,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清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夏孙桐对余寿平前辈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正义与邪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