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皋曲

溪水长涵幽草芳,春溪露滴兰叶光。

美人日暮采兰去,风吹露湿芙蓉裳。

芙蓉为裳兰结佩,玉立亭亭临水际。

天寒袖薄人不知,疏雨兰苕鸣翡翠。

幽兰日日吹古香,美人不来溪水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兰皋曲》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溪水为中心,通过“溪水长涵幽草芳”展现出溪流的清澈与生机,幽草的芬芳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春溪露滴兰叶光”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露珠晶莹,洒在兰叶上,闪烁着光芒。

“美人日暮采兰去”引入了美丽的女子形象,她傍晚时分采摘兰花,暗示着一种淡雅高洁的气质。女子离去后,“风吹露湿芙蓉裳”,微风带着露水打湿了她的衣裳,更显其清冷孤寂。

“芙蓉为裳兰结佩”运用象征手法,将芙蓉比作女子的衣裳,兰结佩则象征高洁的品性,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接下来,“玉立亭亭临水际”形容女子如玉般清丽,亭亭玉立在水边,增添了几分静态美。

“天寒袖薄人不知,疏雨兰苕鸣翡翠”描绘了天气转凉,女子衣衫单薄,却无人察觉,只有稀疏的雨声和兰苕的摇曳声打破了寂静,翡翠鸟的鸣叫更显得环境的幽深。

最后,“幽兰日日吹古香,美人不来溪水长”再次强调了兰花的香气和女子的缺席,溪水依旧流淌,兰花独自散发着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离去后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兰皋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兰溪图,寓情于景,借美人采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威武曲

桓桓燕将军,威武天下一。

赤面注丹砂,虬髯如插戟。

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床。

五年垂拱如尧汤,白日骑龙升上苍。

桓桓燕将军,威武何可量。

熹微日色出东方,早令一出照八方。

毋使三月人皇皇,毋使三月人皇皇。

形式: 古风

如梦曲哀燕将军(其一)

芙蓉花,为谁好,洞房昨夜将军老。

将军老去空铁衣,漆灯照室人不归。

形式: 古风

如梦曲哀燕将军(其二)

宫锦袍,毡帐高,将军夜酌凉蒲萄。

蒲萄力重醉不醒,美人犹在珊瑚枕。

形式: 古风

如梦曲哀燕将军(其三)

海子头,谁家楼,绣帘半捲风悠悠。

行人谓是将军府,将军不来罢歌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