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十四)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

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

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

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

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

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

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其十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创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女性在寒冬中坚韧不屈的形象,通过自然界的植物与天象象征其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首句“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以繁茂的女贞树起笔,展现其生命力的旺盛与变化的丰富,预示着接下来描述的女性形象同样充满活力与变化。接着,“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运用拟人手法,将女贞树比作拥有少阴精气的女性,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绿意,象征她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转折点,揭示了这位女性被误解与怀疑的命运,她的忠诚与美德反而成为他人质疑的对象。这一句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女性在精神层面的寄托与挣扎,她仿佛与山岳之神沟通,通过攀折树枝吟唱来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运用天文学中的匏瓜星,象征着她如同星空中的光芒,照亮自己的形象与命运,暗示她虽遭误解,但仍保持着自我价值的光辉。

“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表明她坚守内心的理想与追求,不为世俗的苟且所动,表达了对理想与道德的执着追求。

最后,“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以自然界的规律作为比喻,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真理,暗示尽管世事变迁,但个人的坚持与道德的准则不会改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天象的象征,以及对女性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屈大均对于人生哲理、道德追求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十五)

大块鼓噫气,众窍为怒号。

予口实兴戎,纵横变离骚。

顾盻无四海,遑能媚其曹。

泰山郁嵯峨,黄河流滔滔。

丈夫无死生,万物等鸿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咏怀(其十六)

予幼好骐骥,万里思横行。

白起不辱君,忠君爱其名。

弓燥而手柔,秋天猎秦城。

信行直如弦,贤豪不我轻。

后骑甘泉宫,前军细柳营。

风飘大胡笳,呜呜如龙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咏怀(其十七)

少年学神仙,披发罗浮戏。

麻姑爱玉颜,为作芙蓉髻。

簪以明月珠,拂以红罗帨。

吹笛东南峰,紫鸾来嘒嘒。

欢娱曾几时,人世苦流离。

君为空中云,我为机上丝。

将丝系浮云,缠绵安可期。

悠悠望蓬山,终古长相思。

形式: 古风

过涿州作

树木何飕飕,黄云千里愁。

日月争驱驰,民生谁获休。

置酒华阳馆,五鼎烹肥牛。

太子捧金卮,美人弹箜篌。

数石不得醉,悲歌恨仇雠。

歌舞欢未终,将军刎其头。

惊风起燕台,滹沱咽不流。

男儿得死所,其重如山丘。

白刃若春风,功名非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