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教授

谁把先生号冷官,令名深愧馥秋兰。

孟公岂是陈惊座,子夏元非杜小冠。

泾渭合流虽若混,云泥夐绝不相干。

寄言世上多风鉴,一笑何妨改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谁将先生称为冷僻官员,他的美名却如秋兰般芬芳。
孟公怎能与陈平的座上宾相比,子夏也绝非杜甫那样的小人物。
尽管泾渭二水看似混杂,但它们的本质截然不同。
对世人说,看待事物应有公正眼光,偶尔一笑,不妨改变看法。

注释

谁:疑问代词,指代某人。
把:动词,给予。
号:称呼。
冷官:不受重视或冷落的官职。
令名:美好的名声。
深愧:深深感到惭愧。
馥秋兰:比喻高尚的品质。
孟公:泛指有名望的人。
岂是:哪里是。
陈惊座:陈平的座上宾,比喻显赫的地位。
子夏:孔子的学生,这里借指有学问的人。
杜小冠:杜甫,唐代诗人,这里用来形容地位不高。
泾渭合流:比喻两种事物混杂。
混:混合。
云泥:比喻地位高低悬殊。
绝不相干:完全不相关联。
风鉴:观察力,评价他人的眼光。
一笑:微笑,此处可能指轻松的态度。
何妨:不妨,为什么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用亨所作的《嘲教授》,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学者的评价。首句“谁把先生号冷官”,以“冷官”一词调侃了教授的清高和不受人理解的地位。次句“令名深愧馥秋兰”,赞美教授的名声虽然清高,但并不被大众广泛接受,如同秋兰孤芳自赏。

第三句“孟公岂是陈惊座”,借孟公(指孟子)和陈平(汉代名臣,以智谋著称)之典故,暗示教授并非世俗眼光中的显赫人物。第四句“子夏元非杜小冠”,引用子夏(孔子弟子)和杜甫(唐代大诗人)的例子,强调教授的学问深厚,但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第五句“泾渭合流虽若混”,比喻学术界混杂,难以分辨高下。最后一句“云泥夐绝不相干”,进一步强调教授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诗人认为世人应以更开放的态度看待他们,不必过于拘泥于表面的评价。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典故和比喻,既批评了社会对教授的误解,也表达了对教授们坚守学术精神的敬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收录诗词(1)

徐用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深春苦竹寺,细雨海棠花。

形式: 押[麻]韵

句(其二)

山川形势连三楚,风月清明占两湖。

形式: 押[虞]韵

白蘋洲

风流人物两相逢,白傅高文纪汉公。

三圃五亭装郡景,千花万卉媚春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留题郫县西禅院古调诗

郫县七十寺,棋布于郊坰。

景德当道衢,宝塔腾青冥。

其间西禅院,地胜景物灵。

何以使索然,中有大藏经。

自从没官来,卷帙何零丁。

府民纳其直,将迁离梵庭。

奇哉陈氏子,睹此而涕零。

谓寺无九部,何以重佛僧。

如人去五脏,何以主神形。

舍财百万馀,赎之俾安宁。

兰若皆修饰,贝叶重芬馨。

签函列金玉,堂殿挥丹青。

永以镇福地,实可壮禅扃。

命僧开宝藏,煌煌如日星。

读诵香院里,音响何泠泠。

闻者与见者,如醉而得醒。

岂不获洪福,深远于沧溟。

凡人富金帛,安能延百龄。

唯有好善道,声誉喧雷霆。

高吟二百言,长使郫民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