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过建康

一酌离亭桑落酒,毵毵短发长愁苗。

秋房已弃星居屋,晚寺应投旦过寮。

歌哭尽从流水去,荣枯半逐暗尘消。

江船载月敲铜斗,莫向台城问六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宋朝李龏所作的《送僧过建康》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描绘了送别僧人的情景与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首句“一酌离亭桑落酒”,开篇即以“桑落酒”这一富有诗意的酒名,渲染出离别的氛围,仿佛在离亭中,饮下的是离愁别绪,每一滴都承载着不舍与思念。接着,“毵毵短发长愁苗”一句,通过僧人稀疏的头发,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愁绪如同野草般在心中蔓延生长。

“秋房已弃星居屋,晚寺应投旦过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僧人的生活状态与世俗生活的不同进行对比,暗示了僧人选择的孤独与清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方式的敬仰与理解。

“歌哭尽从流水去,荣枯半逐暗尘消”这两句,借水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最终都将随水流逝,人生的荣华与衰败也如同尘埃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江船载月敲铜斗,莫向台城问六朝”两句,以江船载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暗示了僧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是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地方。同时,诗人劝告僧人不必回顾过去,不必留恋六朝繁华,而是要面向未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既表达了对僧人出家生活的敬意,也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56)

李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甫。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 字:和父
  • 号:雪林
  • 籍贯:宋平江府吴江

相关古诗词

吴下春阴

云揭繁阴雨乍收,吴王故国悄如秋。

春光物态千年在,草色人心一样愁。

香径有时迷野蝶,帆泾无处觅沙鸥。

桃花欲谢清明近,两鬓霜丝感昔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山家

露华渗冷入綀袍,独坐云亭日易高。

林茂不知山色减,石枯因见水痕牢。

避人黑鼠窥茅栗,引子黄猿拾楮桃。

野老欲论城市事,远教童稚觅香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水轩遣怀

漠漠风烟滃绿阴,小轩多是暗愁侵。

逗明月落杜鹃叫,向晚雨寒蚯蚓吟。

一镜自知添鹤发,五湖谁解食鱼心。

带春应有馀花在,吴苑荒残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古项王祠

册帝追王事总非,残碑犹自对斜晖。

庙无人到苔痕古,地有蛇盘树色肥。

月暗野风吹鬼火,尘昏沙雨驳神衣。

乌江渡口停骓处,今日谁知作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