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

昔闻盘山侧,有谷名虎里。

白额任纵横,居民皆远徙。

有一云水僧,结庵山之屺。

夜坐悟无生,晓起担柴水。

忽然一虎至,是僧瞋目视。

孽畜胡为来,速去斯可矣。

虎果掉尾去,如听彼指使。

自此众乡民,号之为佛子。

僧亦自谓神,其实无他技。

无何虎复来,咤之厉且訾。

逐逐行近前,僧葸乃拜跪。

四邻争赴救,虎去僧早死。

方知浪得名,前番幸偶尔。

有名无实人,可以鉴诸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昔闻》,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一段关于“云水僧”与“虎”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对“有名无实”之人的讽刺。

诗的开头提到“昔闻盘山侧,有谷名虎里”,引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接着描述了山谷中虎患严重,居民因惧怕而纷纷迁徙的情景。然后引入了“云水僧”,他选择在山中的一处高地建立庵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僧人夜坐时领悟到“无生”的道理,清晨则担柴下山,生活简朴。

然而,故事的转折点在于有一天,一只老虎来到僧人面前。起初,僧人以慈悲之心对待老虎,但后来老虎频繁来访,甚至挑衅僧人。僧人被迫屈服,向老虎下跪求饶。这一行为引起了周围村民的不满,他们认为僧人不应如此对待野兽。最终,当老虎再次前来时,僧人无法再忍受,结果被老虎伤害致死。

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僧人行为的反思:“方知浪得名,前番幸偶尔。”意即僧人之前的行为只是偶然的幸运,并非真正具备超凡的能力或品德。最后,“有名无实人,可以鉴诸此。”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徒有虚名、缺乏实质能力的人。

整首诗通过寓言的方式,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名声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红叶

烂漫疏林九月时,浅红深紫著枝枝。

秾含秋色关仝画,艳夺春光杜牧诗。

通野望来张幕合,沿堤观去刺舟迟。

可知留殿园林景,珍重韶华是女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刻漏

刻漏响丁东,朝昏转不穷。

报时高阁上,典学寸阴中。

几敕观心放,忧深念位崇。

肯耽耳目好,玩愒过年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玉泉山秋望

叶落村树稀,山瘦秋容老。

偶来步岩磴,霜迹羊肠绕。

黄匀莎草坡,丹衬枫林杪。

是时西成毕,田家获万宝。

却见场圃间,比栉诚美好。

稍喜衣食足,犹虑追呼扰。

先忧后乐心,未许侍臣晓。

形式: 古风

永定河云有故道由中亭玉带以达津归海总督孙嘉淦建议疏复及时兴作览奏水已循轨民情欢跃爰成一律

永定原无定,千年卫帝京。

有源安可障,无事自然行。

玉带清流合,中亭故道并。

祗台恒自凛,宵旰望平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