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昔闻》,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一段关于“云水僧”与“虎”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对“有名无实”之人的讽刺。
诗的开头提到“昔闻盘山侧,有谷名虎里”,引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接着描述了山谷中虎患严重,居民因惧怕而纷纷迁徙的情景。然后引入了“云水僧”,他选择在山中的一处高地建立庵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僧人夜坐时领悟到“无生”的道理,清晨则担柴下山,生活简朴。
然而,故事的转折点在于有一天,一只老虎来到僧人面前。起初,僧人以慈悲之心对待老虎,但后来老虎频繁来访,甚至挑衅僧人。僧人被迫屈服,向老虎下跪求饶。这一行为引起了周围村民的不满,他们认为僧人不应如此对待野兽。最终,当老虎再次前来时,僧人无法再忍受,结果被老虎伤害致死。
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僧人行为的反思:“方知浪得名,前番幸偶尔。”意即僧人之前的行为只是偶然的幸运,并非真正具备超凡的能力或品德。最后,“有名无实人,可以鉴诸此。”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徒有虚名、缺乏实质能力的人。
整首诗通过寓言的方式,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名声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