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颂

其难其难,道亦大艰,或缺或完。

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

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仲舒之伍,巉岩峥嵘。

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

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齐梁之閒,斧斫刀剜,大朴益残。

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

冶容艳肤,绣衣红襦。众奔群趋,若大有为。

谓之背驰,终身寒饥。

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

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

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

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

革万世弊,兴万世利,繄我皇帝。

臣敢不歌,流为大和,百世不磨。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复古颂》由宋代诗人徐积创作,是对古代文化复兴的赞颂。诗中描绘了从战国至唐代的文化变迁,强调了儒家思想在历史转折点上的重要性。

诗开篇即以“其难其难,道亦大艰”表达对文化传承的艰难理解,接着列举了战国时期的盗贼、秦朝的暴政,以及后世学者的稀少,暗示了文化传承的断层。随后,诗中提到汉朝初年学者的兴起,特别是董仲舒等人的努力,使得儒家思想得以复兴,与三代文明相媲美。

晋魏时期,学者之风渐失,文化传承受到破坏。齐梁间,文化进一步衰败,大体的淳朴被斧凿刀削。隋唐之际,元气尽破,文化遭受重创。然而,唐朝重新开启明经科,广泛搜集文化,使文化再次繁荣。诗中赞美了这一时期的学者,他们如同射箭的逢蒙、选马的伯乐和驾车的造父,以及音乐家的琴瑟,都为文化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最后,诗中提到唐虞夏商的文明,表达了对这些古代文明的向往,并强调了当下的皇帝对于文化复兴的重要性。诗人呼吁自己作为臣子,应当歌颂皇帝的功德,让这种文化的大和精神流传百世,永不磨灭。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对比,展现了文化传承的艰难与复兴的必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化复兴的热切期待。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暴雨

玉女投壶天大笑,千寻火炬当空照。

老龙行迟天忽怒,雷车壮士?连鼓。

黑鳞铁甲十万许,急把银河倾作雨。

形式: 古风

思诚斋夜坐

胸中不平气,忽然凌太虚。

无人哭一声,半夜思唐衢。

形式: 五言绝句

逃席

主人虽好事,其来不知几。

胡不筑高垣,胡不关重扉。

不敢直道退,遂由邪径归。

饮过即有疾,何以慰亲闱。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有客何为者

有客何为者,不穿亦不凿。

匣中是何物,尘埃渍锋锷。

登山守直道,荆榛与沟壑。

安得百亩田,以就斑衣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