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帆泾

一濠剩绿,有当年、西子淩波尘影。

分得香溪三尺玉,曾试春风宫锦。

仙步翩鸿,艳歌浮鹢,转烛空明镜。

漂花暮水,绕城犹作荒哽。

休问金姆桥边,沧波故苑,游鹿苔蹊冷。

越网千丝肠共断,输与菱娃烟艇。疏蓼栖。

霜,衰荷战雨,门外秋光迥。

渔矶分席,隔篱时唤清饮。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诗名为《锦帆泾》,是清代词人郑文焯所作。诗人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一濠剩绿",开篇即展现出碧波荡漾的池塘景色,仿佛仍有当年西施泛舟的遗韵,尘埃中的身影若隐若现。"分得香溪三尺玉",借用了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暗示了锦帆泾水质之清澈,如香溪美玉。

接下来,诗人通过"仙步翩鸿,艳歌浮鹢",描绘了如仙子般轻盈的舞姿和优美动听的歌声,如同天鹅在水面飘荡,映照在明亮如镜的湖面。"漂花暮水,绕城犹作荒哽",则描绘了落花随流水,带走了春天的繁华,只剩下凄凉的哀鸣。

诗人进一步转向历史遗迹,提及金姆桥边的沧波故苑和游鹿苔蹊,表达对往昔荣华的追忆,以及如今的冷寂。"越网千丝肠共断,输与菱娃烟艇",借菱舟之典,表达了对渔家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疏蓼栖,霜,衰荷战雨",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残荷在风雨中挣扎,门外的秋光显得格外凄清。最后,诗人以"渔矶分席,隔篱时唤清饮"收尾,勾勒出渔夫在江边岩石上饮酒,与世无争的生活画面,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锦帆泾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变迁,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令

一雨添花作地衣,伤春春不见,梦依稀。

吴蚕犹续去年丝,相思老,休织断肠词。

酒醒昔游非,西园题恨处,几斜晖。

扁舟心事白鸥知,清风过,长扫竹间扉。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惜红衣.中秋夜,彊村翁蹋月见过,秋花宛娈,襟韵清浃,因和白石自制无射宫一曲兼寄伯宛舍人沪上

醉枕销凉,吟笺度日,枉抛心力。

洒袂清风,苔扉款深碧。

凉蟾似水,还解伴、江城秋客。

沈寂,留坐桂丛,忆年时游息。

萧条巷陌,踏叶回廊,题愁乱红藉。

相思梦老海国,望云北。

料得旧盟鸥鹭,省惯倦游来历。

奈后逢良夜,空照屋梁颜色。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惜红衣

别梦催秋,游情展日,倦吟馀力。

听雨残尊,檐花汎湘碧。

书期间阻,空伫想、淞滨幽客。

音寂,江燕晚栖,觅巢林休息。

京尘故陌,满眼骄云,诗狂久声藉。

飘零恨似去国,旷南北。

可忆乱离山水,老境不堪重历。

算压装缃素,添作一江行色。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惜红衣

玩月来时,乘涛去日,试帆风力。

倦卧沧江,淞波剪愁碧。

吴缣换句,频寄慰、东园书客。

萧寂,吟伴岁寒,却移枝栖息。

花蹊柳陌,旧赏亭池,苔茵翠堪藉。

佳邻买断水国,小桥北。

漫说五湖三亩,林下几人身历。

趁冷枫题醉,不羡隔墙春色。

形式: 词牌: 惜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