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晋安何文学被役卒辽东

故乡宁不死,嗟尔没边州。

野水辽天远,寒山海树秋。

芳城书店悄,残日穗帷幽。

惆怅吞声别,谁堪久泪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挽晋安何文学被役卒辽东》表达了对友人何文学不幸被征辽东的深深哀悼之情。首句“故乡宁不死”,直抒胸臆,写出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命的珍视,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离乡背井。接下来的“嗟尔没边州”则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悲叹,感叹他被贬至遥远的辽东。

“野水辽天远,寒山海树秋”描绘了辽东荒凉的自然景色,通过“野水”、“辽天”、“寒山”、“海树”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暗示了友人所处环境的艰苦和孤独。

“芳城书店悄,残日穗帷幽”借景生情,以“书店悄”和“穗帷幽”暗指友人的离世,寓含了对友人亡故后的哀思。最后两句“惆怅吞声别,谁堪久泪流”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哀悼和无人可诉的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辽东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哭亡友陈一

讣闻君欲死,惊定泪沾衣。

梁狱书徒上,秦台镜亦非。

恨深淮草绿,魂远越山微。

从此无期会,闲宵梦尔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汲井叹

辘轳悬青丝,芙蓉覆金井。

比君不照心,似妾可怜影。

铜壶堕水风捲花,为君中路改荣华。

人生百年有知己,暂时荣落何须嗟。

形式: 古风

题琴合故衣卷

峄阳古桐琼树枝,吴丝作弦云锦衣。

黄家旧物紫阳篆,彪炳文章光陆离。

乱离何事翻相失,龙池凤沼无春色。

沦落天涯几百秋,岂意人间今复得。

琴囊虽好人更清,相逢脱赠应有情。

君看昔日延陵对,好是悠悠身后名。

形式: 古风

漫歌行

君不闻丰山钟古铜,裂缺追蠡虫。

霜华满天激清响,夜夜龙鸣西顶中。

君不见丰城匣中三尺水,凛凛神光射眸子。

蜿蜒已没秋海空,落落寒星气犹紫,烈士英灵亦如此。

黄金散尽游下邳,四海萧条人竟欺。

男儿岂负报国愤,此心感激谁能知。

悲歌击筑来燕市,易水秦原几千里。

鼓刀屠肆心可凭,慷慨夷门为谁死。

青袍买酒上林春,衣上徒香京洛尘。

五侯宾从少知己,羽林年少轻才人。

山中布衣取卿相,太后穰侯不相让。

入门长揖隆准公,致身歘在青云上。

狐裘柘弓那可期,长楸走马行射麋。

何须白发鲁中叟,转数黄须塞上儿。

以兹却羡归来好,驱车便发青门道。

青门柳枝三月春,飞絮愁人不肯扫。

石门山水青如苔,与君闲来日几回。

宁无禄米二千石,莫弃黄垆三百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