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胡竹庄元夕

佳人月下翠成行,团铺高张碗舞忙。

想见风情杜书记,暗中挥泪忆钱塘。

一老东家唤不应,当年膴仕正承平。

何人诵得科灯判,莫向膏脂上取明。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光下美女们身着翠绿衣裳成群结队,热闹地围着大碗起舞。
想象杜书记那风流倜傥的模样,他在暗中默默流泪,怀念着钱塘的时光。
年迈的东家呼唤无人应答,那时他官运亨通,生活安逸。
谁能吟诵出科举考试时的判决文辞,不要在珍贵的油灯上寻找光明。

注释

佳人:美女。
月下:月光下。
翠:绿色。
成行:成群结队。
风情:风流倜傥。
杜书记:杜某,可能指有文采的官员。
忆:怀念。
东家:主人。
不应:无人回应。
膴仕:显赫的官职。
承平:太平时期。
科灯判:科举考试时的判决文章。
膏脂:珍贵的油脂,代指油灯。
取明:寻找光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余谦一所作,名为《次韵胡竹庄元夕》。诗中通过描绘月下佳人的舞蹈场景,以及对往昔风流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佳人月下翠成行"一句,设定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舞蹈画面。"团铺高张碗舞忙"则具体描绘了舞蹈中的热闹场景,通过对舞蹈布置和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想见风情杜书记,暗中挥泪忆钱塘"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怀旧之情。这里的“杜书记”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其“风情”可能是指其在政坛上的才干和为人处事的风度。对其的追思,不仅体现了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念,也反映出词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一老东家唤不应, 当年膴仕正承平"则通过对“一老东家”的呼唤无响,以及对过去政治生涯的回忆,强化了诗中怀旧的情绪。这里的“东家”可能是指某位尊长或故人,而“当年膴仕正承平”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和平年代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何人诵得科灯判,莫向膏脂上取明"通过提及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科灯判,以及对其它不恰当获取智慧途径的否定,强调了词人对于知识和才华应如何正直追求的态度。这里既有对学问真谛的尊重,也表现出词人个人对于学术与道德的严肃立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词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过去时光和人物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知识追求的严谨态度。

收录诗词(12)

余谦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陈竹所帅越(其一)

留侯羽翼计危成,谁遣鸿飞避杳冥。

一女倚楹犹有识,不知柱后立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温陵吴氏瓠斋(其二)

大樗大椿等类,率是内篇寓言。

我谓惠王瓠种,合种庄家漆园。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温陵吴氏瓠斋(其四)

提壶足供杯勺,吹匏可入弦歌。

一瓢濩落无用,无奈夫君拙何。

形式: 六言诗 押[歌]韵

温陵吴氏瓠斋(其一)

试问高斋底许,瓠瓜星舍明边。

椰大能容千古,壶中别有洞天。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