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京重逢老友兰古春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胜刹住吴淞,名缁亦景从。”以“胜刹”点出重逢之地为名刹,而“名缁”则暗示了兰古春的身份,即僧人。这一句通过地点和人物身份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颔联“怪来成罢讲,偶地得相逢。”表达了意外相遇的惊喜之情。“罢讲”意味着兰古春可能曾在此地讲经,而“偶地得相逢”则强调了这次重逢的偶然性和珍贵性。
颈联“白发多时镜,青山几处钟。”通过“白发”和“青山”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同时,“几处钟”也暗示了寺庙生活的节奏,与上文的“胜刹”相呼应。
尾联“如今不用别,老去托芙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老去”之际,诗人希望与朋友一同度过余生,如同“芙蓉”般美好和谐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重逢老友的喜悦、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